世事無常,止于至善:博天浮沉記
目錄
01 從博大到博天:生死輪回第幾番,塵塵劫劫不曾閑
02 開拓西南,進入市政
03 煤化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04 環保業務的可能性
05 不戰必亡,戰之必危
06 一個很會整活兒的環保公司
07 從立軍到笠鈞:是非何足論,恩怨可相抵?
08 結語
薛濤點評
今年是博天環境(603603.SH)成立27周年,如果是一部電影,鏡頭將不斷拉伸,我們會看到行業坐標下乃至中國坐標下的博天故事。這最終將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它的結局目前還不得而知。
但這個故事本身足夠精彩,是充滿跌宕起伏劇情的公司成長史。這家公司經歷幾次生死,依然堅守自己相信的東西,現在再一次來到存亡關口。
對故事的主角來說,這27年絕不僅僅是一段簡簡單單的人生旅程,它充滿了冒險、失敗、成功、榮耀、被獎賞又被剝奪的情節,并且像是一個自我實現的寓言。2015年,博天創始人趙笠鈞在公司成立20周年慶典上激情暢想,“博天很任性,博天想失控”,這家公司真的在超越行業常規發展后,走向失控。
博天以個體的一段獨特歷程,講述了環境產業發展的一段歷史。這不僅僅是一個人和一家公司的故事,還是一個關于環境產業崛起的故事,以及一個時代如何成就創業者,創業者又如何失寵于時代的故事——這是外因和內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01 從博大到博天:生死輪回第幾番,塵塵劫劫不曾閑
不得不提的大事記
1994年8月,當時已成為北京市最年輕的處級干部之一的趙笠鈞,從北京市農村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副處長調任北京市新能源開發服務公司經理。
趙笠鈞出生于1968年,1990年7月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當時叫北京農業工程大學)農業建筑與環境工程本科專業。
1995年,在新能源開發服務公司基礎上,北京博大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博大環境”,下同)成立,另外一個股東是馬來西亞集大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為15萬美元,趙笠鈞擔任總經理。
1998年10月,博大環境中方股東變更為北京城鄉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城鄉集團”,下同),并進行了擴股增資,注冊資本增加到了60萬美元,業務擴展到食品、屠宰、化工、啤酒、制藥等工業廢水處理領域。
2000年6月8日,著名的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美國美華集團(MWH Global, Inc.簡稱“美華”,下同)和城鄉集團在北京簽訂協議,合資經營博大環境,美華占60%股份,公司名變更為北京美華博大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簡稱“美華博大”,下同),公司注冊資本增加到250萬美元。
2005年,大股東美華決定撤資,以1美元價格將手中的股權出讓給公司高管團隊,趙笠鈞從職業經理人轉變為實際控制人,同時也承擔起近2000萬元的銀行債務。
2006年12月-2007年10月,美華博大搭建海外上市架構。
2010年9月,城鄉集團將其所持40%股權轉讓給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國投創新”,下同)。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美華博大解除海外上市架構。
2010年,趙笠鈞辭掉體制內職務。
2012年5月,美華博大更名為博天有限,注冊資本增至11707萬元。11月,博天環境設立,注冊資本增加至13500萬元。
2017年2月,博天環境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瀕危1998
博天的成立,晚于桑德、金源等公司兩三年,發展軌跡基本相似。
1997年,發展兩年后的博天有五名員工:趙笠鈞、趙笠鈞的大學同學王少艮、財務兼出納潘文,還有一位行政兼司機單衛東,剛剛大學畢業的繆冬塬是第五號員工,負責技術。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整個社會的環保意識都很薄弱,對環保問題認識不足,法律法規也不健全,企業客戶支付意愿不強,環保號稱朝陽產業,但從業者的路走得并不順利。
從業者也有一個懵懵懂懂的學習過程,據一位專家說,當時,趙笠鈞帶著自己的員工第一次去見客戶,客戶問起裝機功率,結果倆人都不懂是什么意思。
和所有早期同行一樣,博天環境最早的業務領域是小微環保創業公司相對更容易進入的工業廢水,而且做的行當都是跟能吃的東西有關。
那個時代我國還沒加入WTO,還沒變成世界工廠,工業領域生產制造的東西大部分都跟老百姓的普通生活相關,基本還沒有重化工。相應地,環保企業提供的服務也都集中在屠宰場廢水、啤酒廢水、冷飲廠廢水等方面,以及少量的輕化工領域。
博天環境起步的里程碑業務是做正大集團的廢水處理。正大集團作為一個外資企業,在中國做的生意整個和雞相關,從飼料到種雞場,再到屠宰場,博天環境做它的一條龍廢水處理服務。
1997年,博天給正大集團做兩個重大項目,一個項目一年幾百萬,過得挺好。
從過得很好到差點死掉,僅需一年。因為它只有正大集團一個核心客戶,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1998年正大業務收縮、不投資了,博天的業務就沒有了。
2015年,在博天環境20周年慶典上,趙笠鈞曾發出感慨,“1998年那一年,直到10月19日才拿到第一個項目,僅僅168萬元。公司已經瀕臨倒閉?!?p>這是香河的一個宰鴨場廢水處理項目,幾個人當時就覺得這公司要活不下去了。
存亡關頭,趙笠鈞號召大家趕快撲上去搞業務,并提了兩個突破:第一要突破屠宰行業,第二要突破單一客戶。
本來是做技術的繆冬塬負責了整個市場工作,帶著兩個新招的畢業生,拿著公司黃頁打電話,找了幾個行業,啤酒、皮革等。
不過,金融危機雖然使博天失去了唯一的客戶,但時代同時也為它送來了第一次重大機遇。1997年國家環保專項行動之后,要求5000噸以下的小型造紙廠全部關閉,這一舉措使不少工業企業意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隨著政策的推動、經濟的日益發展,博天及同期環保公司都迎來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