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興:城市碳中和的理想路線圖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近日表示,中國要達到雙碳目標,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城市減排是關鍵,其中交通、建筑、廢棄物處理三個方式將成為今后城市減排公平競爭的“主戰場”。仇保興在參加“2022新經濟智庫大會”,并作了題為“城市碳中和的理想路線圖”的分享。他在分享中說,以城市為主體推動碳中和,與以行業為主體推動碳中和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增強。
城市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角
仇保興認為,城市是中國實施雙碳戰略的主體,因為城市是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角”,75%的人為溫室氣體是從城市產生。應制定以城市為主體的碳中和路線圖,形成自下而上的碳中和體系,與自上而下的行業碳中和體系互補,將形成有高度韌性的碳中和體系。 另外,中國城市與西方城市不同,管轄范圍包括了農村、原野。比如中國某城市城區面積100平方公里,但管轄范圍可能有1萬平方公里。這就意味著這座城市可以在1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從容地部署碳匯、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等,相較于西方城市的管理制度,這是我國城市管理體制的一個優勢。
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因素就是城市之間經濟發展的競爭,競爭過程同時也是互相學習的過程?!笆奈濉逼陂g,減碳將成為城市競爭的重要內容。在長三角地市,部分城市已經開始了減碳競爭。在開展減碳與GDP增長雙軌競爭的過程中,城市間將會自發產生強大的學習和合作動力。
城市碳中和的三個主戰場
城市碳中和可以分成五個板塊:建筑、交通、廢棄物處理、制造業和服務業、碳匯和農村農業。其中,交通、建筑、廢棄物處理三個板塊是所有城市都必須面臨的碳排放共性組成部分,可以參照對比相互之間開展競爭、學習,是城市碳中和的“主戰場”。
仇保興認為,要在這三個方面減碳,就要依靠社會治理系統和技術的創新。社會治理方面,碳交易或碳稅都具有高度可靠性的,通過激勵機制,可以有效調節碳排放,相比強制命令效果更好。技術創新方面的重要性更是不必多言。
從交通板塊看,用什么燃料就排放什么樣的溫室氣體,但燃料也講究“出身”,“出身”不一樣,排放的碳也完全不一樣,比如汽車用的氫能,如果所使用的氫能來自化石能源提煉,其在全生命周期內產生的碳排放量比直接用汽油柴油做燃料還高;但如果使用的是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綠氫,碳排放量則僅相當于目前燃油車的二十分之一。
從建筑板塊看,中國的建筑從全生命周期來看占碳排放總量的48%以上,高于國際能源署提出的38%的國際水平。這是因為全球多數建筑是木質的,但中國85%的建筑是鋼筋水泥建造的。另外,中國北方供暖碳排放強度也很高,這方面可以學習波蘭等國實行供熱計量,即從按供熱面積收費改為按實際用熱量收費。
從廢棄物處理板塊看,城市與自然對立的表現就在于生產、消費、降解三者的失衡,必須要逐步實現資源使用低碳化,對廢棄物進行就近降解再循環。但是,我國現在流行做法是長途運輸廢棄物,然后集中處理,這種被稱之為“靜脈產業”的做法仍舊屬于工業文明的處理方式。大自然對廢棄物是“處處微循環”,工業文明的處理方式則是“處處長循環”??茖W減碳就必須使各種廢棄物就近循環再使用。
城市碳中和分“三步走”
第一步,從現在到2025年,是起步階段。在這一階段,通過采用一系列新技術,實現部分城市人均碳達峰。
第二步,從2025年到2030年,是關鍵期。在這一階段實現電力系統的碳中和和絕大部分城市碳達峰,然后將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25%以上,就可以實現關鍵期的勝利。
第三步,從2030年到2040年,是決勝期。在這一階段,交通和產業碳中和是重點。這一目標實現后,集中攻堅剩下部分難度較大的工業碳中和,這樣的話,2060年在全國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