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從何處發力?

我國如期實現“雙碳”目標的難度有多大?主要思路和技術路徑是什么?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對“雙碳”目標的實現又有哪些助益?圍繞相關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研究員陳洪波。

記者:我國如期實現“雙碳”目標的難度有多大,有哪些難點和挑戰?

陳洪波: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難度可以分開來看,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目標的困難要相對小一些,因為我國總體上已經進入工業化后期,城鎮化也跨過規模擴張階段,工業化、城鎮化正由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增長,對鋼鐵、水泥等高耗能產品需求的增長將會趨緩,碳排放量的增長也將趨緩。當然,碳達峰的目標也不是躺著就能實現的,仍然要付出艱辛努力。相比之下,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難度則大很多,我國將比發達國家在時間短得多、碳排放總量大得多、技術起點低得多的情況下實現“凈零排放”,也就是說,要用不到40年的時間,將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從100多億噸下降到20億噸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從15.9%提高到80%以上。主要難點是:第一,我國重化工產業規模和高耗能高排放產能的存量巨大,綠色轉型將對經濟社會產生全面而深刻的影響;第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第三,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仍是剛需,如何統籌“雙碳”目標與經濟增長,需要技術創新、巨量資金投入和富有智慧的政策機制。

記者:我們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思路和技術路徑是什么?其中哪些是關鍵點?

陳洪波:主要思路是全面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技術路徑則分為幾個方面,在產業領域,嚴格控制新增高能耗高排放產能,改造、提升現有重化工業產能存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新興產業;在能源領域,堅持節能優先,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有序推進終端能源的電氣化和低碳化;在建筑領域,全面推行新建建筑綠色化,提高建筑能效水平,鼓勵推廣建筑領域的可再生能源應用;在交通運輸領域,逐步推廣新能源在水運、航空領域的應用,建立多式聯運交通運輸體系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提高交通運行效率,鼓勵綠色出行;在碳匯方面,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不斷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增強森林、草原、濕地和耕地的固碳儲碳能力。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重在減排,關鍵有兩點,一是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包括產業、建筑、交通和消費領域,以最少的能源和資源消耗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創造最大的價值;二是最大限度以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水平。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撐點是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以及機制創新。通過政策設計,引導資金、技術流向綠色低碳產業,推動公眾消費方式的綠色轉型,最終實現碳中和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贏。

記者:能源轉型是碳中和的重要途徑,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非常豐富,大規模開發利用還存在哪些制約因素?

陳洪波: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9.71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06萬億千瓦時,均居全球首位。但目前仍然存在“棄風”“棄光”“棄水”現象,大規模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一是核心技術亟待突破,與傳統化石能源不同,以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是間歇性的,波動性很大,并且,西北地區風光資源豐富,而東南地區才是電力負荷密集地區,這就要求在電網調峰、長距離傳輸和儲能技術上須有重大突破;二是能源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能源定價機制不合理、輸配售電改革不徹底、電力市場不完善,這些因素都影響可再生能源發展;三是消費端基礎設施不健全,如充電樁、電池更換、加氫站等方面基礎設施不配套、不便捷,影響了消費者使用意愿。

記者:數字經濟是“十四五”期間我國的一項戰略重點,數字化技術推動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如何看待數字經濟與“雙碳”目標之間的關系?

陳洪波: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助于“雙碳”目標的實現:首先,數字化有利于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有利于提高物流和交通運輸效率,有利于推動非物質消費,因而,有利于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其次,能源數字化、智能化有助于電網調峰和提高輸配電效率,也有利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從而能夠促進可再生能源規?;_發利用;再次,數字化有助于能耗和碳排放的監測、報告和核查,有利于加強碳排放監管。此外,數字化還有助于提高能源資源配置效率。


關鍵詞: 實現 碳達 峰碳 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