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企業注冊量同比增長72.4%,“十四五”環境監測市場的大爆發與強挑戰

相較于“十三五”,“十四五”時期的生態環境監測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環境治理的重點逐漸從政府投資驅動向市場化驅動方向轉移,催生了新興的環境監測企業誕生。今年上半年共注冊5.0萬家,同比增長72.4%。同時,監管對數據的準確度也推動了第三方環境監測運營市場的釋放。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伴隨環境產業的發展,環境監測市場需求不斷升級。

生態環境部2020年發布的《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中提出了生態環境監測發展的總體方向:2020 ~ 2035年,生態環境監測將在全面深化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的基礎上,逐步向生態狀況監測和環境風險預警拓展,構建生態環境狀況綜合評估體系。

以支撐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為目標,以生態環境監測能力高質量發展為途徑,融合多領域先進技術的大監測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生態環境監測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

近年來,企業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問題層出不斷,部分排污單位和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涉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問題屢禁不止,甚至一些排污企業的環境違法方式從“偷排”轉為“偷數字”,對在線監測設備進行干擾,甚至出現拔采樣管、設置嵌套軟件直接篡改監測數據的嚴重現象。

比如,2021年4月,中央第八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云南省玉溪市督察發現,玉溪市通海縣在杞麓湖污染治理工作中不動真碰硬,為達到水質考核要求,搞樣子工程,做表面文章,采取弄虛作假手段,干擾國控水質監測點采樣環境,造成水質改善的假象,實際上杞麓湖水質并未得到改善。

真實準確的環境監測數據對于實現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至關重要。對于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第三方污染源監測運維機構存在弄虛作假情形的問題,國家嚴厲懲治,目前正在推動加快出臺《生態環境監測條例》,推進落實《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關于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若干意見》。

這也成為了全國各省市環境監測趨嚴的重要抓手。如近日,在河北省省廳統一部署指揮下,石家莊、滄州、定州、廊坊等多地開展嚴厲打擊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造假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重點排污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正常運行的違法犯罪行為。承擔環境監測等職責的機構或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可能涉嫌污染環境罪、破壞計算機系統罪等,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另外,國家及各省市近幾年相繼出臺了很多關于生態環境監測的政策文件,在政策上也加大了監管力度。

國家層面,2020年,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明確,到2025年,在監測業務方面,環境要素常規監測總體覆蓋全部區縣、重點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

地方省市層面,2021年,江蘇省印發《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要點》和《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方案》,四川省發布《2020年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方案》,陜西省印發《關于推進陜西省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實施意見》......

關于“十四五”時期環境監測的發展方向,5月26日,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正在深入研究、加快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編制,目前主要思路基本成熟。

“十四五”時期,環境監測需求服務升級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教授級高工肖建軍曾在接受中國環境報采訪時指出,“十四五”時期,面向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以“減污降碳”為總要求,統籌推進“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生態環境監測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具體到監測網絡建設,總的考慮是:常規監測要“高質量”,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擺脫同質化擴張的路徑依賴;新領域監測要“補短板”,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科學、精準、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撐。

如在“增水”方面,要圍繞地上地下、陸海統籌、三水統籌的新要求,重點補齊水生態監測、地下水監測短板。組建全國重點流域水生態調查監測網絡,通過“生境+生物”的綜合監測評價,全面反映河湖濕地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優化水質監測布局,關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監測分析,開展入河排污口和面源監測,實現水岸共治;組建地下水環境監測網,實施例行化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監測,守護地下水水質安全;在重要水體開展抗生素、內分泌干擾素等新污染物監測試點,摸清水生態環境健康風險。

相比以往,“十四五”時期的生態環境監測需求全方位、進一步提升。

監測點位上,地表水監測領域國控斷面數量將從2050個整合增加至4000個左右,大氣環境領域國控點位數量從1436個增加至2000個左右,國家土壤監測點位數量保持在8萬個左右。

監測模式上,環境質量、污染源與生態狀況監測有機融合,常規監測從大范圍、高頻次、全指標模式逐步向動態調整、差異布局、增減結合轉變,全天候、全方位、多維度的監測技術廣泛應用。

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從簡單出具數據向提出切實管用的綜合管理決策建議轉變?!笆奈濉睍r期的生態環境監測需求變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監測指標更加具有針對性,從常規理化指標向有毒有害物質和生物、生態指標拓展,從濃度監測、通量監測向成因機理解析拓展;

其次,監測點位從均質化、規?;瘮U張向差異化、綜合化布局轉變;

第三,監測領域不斷拓展,從陸地向海洋、從地上向地下、從水里向岸上、從城鎮向農村(監測市場下沉)、從全國向全球拓展;

第四,監測手段日益多元化,從傳統手工監測向天地一體、自動智能、科學精細、集成聯動的方向發展;

第五,監測業務從現狀監測向預測預報和風險評估拓展、從環境質量評價向生態健康評價拓展。

環境監測企業將迎來發展機遇

伴隨國家對生態環境監測重視程度的提高,環境監測精細化多元化需求的出現,以及在國家雙碳戰略的背景下產生的碳排放溯源機遇,環境監測市場迎來新一輪的釋放。

關鍵詞: 企業注冊 爆發 市場 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