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為受災農戶賠付農業保險490余萬元
“沒想到理賠這么快,農業保險真是雪中送炭,太感謝政府了。”8月4日,郟縣薛店鎮薛店南村花生種植大戶馬超鋼笑著說。而半個月前,馬超鋼還是愁容滿面。
7月20日前后,我省多地遭受暴雨襲擊,我市的汝州、寶豐、郟縣、魯山、葉縣、石龍區等地的多處農田受災,馬超鋼種植的100畝花生受災嚴重。在馬超鋼一籌莫展時,農業保險為他撐起了保護傘。
“農民種糧,保險護航。”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自中央財政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以來,我市持續加大財政投入,積極落實有關政策。本著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原則,通過保費補貼等政策支持,鼓勵和引導農戶、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投保農業保險,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
根據農業保險相關政策,花生每畝保費27元,馬超鋼個人承擔5.4元,剩余的21.6元由財政補貼。有了農業保險這層保障,暴雨發生后,承保機構人保財險郟縣分公司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打電話向馬超鋼了解情況。7月24日上午,馬超鋼將受災情況報給了人保財險郟縣分公司后,經工作人員現場勘查、定損,晚上9點左右馬超鋼就拿到了18280元的賠付金。
“目前,我市共與人保財險等7家農業保險承保機構建立了合作。農業保險就是農民的‘定心丸’,在出現自然災害、病蟲害、災害事故等特殊情況時,讓廣大農戶至少可以把成本收回來。”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農業保險政策將財政手段與市場機制相對接,創新了政府救災方式,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分散了農業風險,促進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
政策效果如何,還要看實施。為確保理賠流程更流暢,保障農業保險的實施更順利,我市財政部門加強組織領導,理順工作機制,協調處理好市、縣財政及農業、畜牧部門和農業保險承保機構的職責分工,同時強化農業保險資金預算管理,規范保費補貼資金審核撥付,不斷提供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近年來,我市逐步構建了更加完善的農業保險風險保障體系。今年以來財政投入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6513.29萬元,用以對小麥、水稻、花生等農作物及育肥豬、能繁育母豬等大牲畜的保費補貼。
面對突如其來的暴雨災害,我市財政部門高度重視,主動擔當作為,督促指導各農業保險承保機構及時啟動大災應急預案,成立工作小組,開通綠色理賠通道,簡化手續,快速理賠。
目前,全市各農業保險承保機構共賠付花生、大豆、玉米、煙葉等農作物約7607.73畝,育肥豬、能繁育母豬、奶牛等619頭,賠付金額共計約499.01萬元,理賠工作持續開展,預計8月底前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