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出臺二十項“點穴式”措施 助力“萬人助企聯鄉幫村”
許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萬人助企聯鄉幫村”活動號召,結合工作實際,近日出臺了二十項“萬人助企聯鄉幫村”政策措施,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為鄉村排憂解難,助推全市產業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提質增速。
一是用足用活惠企政策,助力項目建設發展。在解決企業用地指標難方面,明確給予各縣市區分配500畝“先建后拆”循環使用額度指標,專項保障對選址在各類園區和產業聚集區的重點工業項目用地,使項目建設可以快速落地;優先安排“退城進園”、轉型升級,減少企業顧慮。在降低企業用地成本方面,為企業提供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租讓結合、長期租賃等多種工業用地供地方式,明確彈性年期出讓土地起始價可按年期折算,此舉最多可將企業用地成本降低60%以上,最大限度降低企業拿地成本和前期投入;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最低出讓底價可降低至原標準的70%執行。在支持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方面,明確支持企業通過廠房加層、老廠改造、內部整理等途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并且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對于工業企業利用存量房產發展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業務,在5年內可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
二是打通服務企業堵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措施明確了國有土地建設項目審批服務事項限時辦結的具體要求,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查、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容缺審批的具體情形,以及企業不動產登記綠色通道的相關內容。特別是針對改制重組企業,允許兩種類型的改制重組企業憑免稅證明直接辦理登記手續,解決改制重組企業登記難題。針對生產困難、經營轉型、“退二優二”、“退二進三”的企業,以及設有抵押權、抵押土地邊界清楚、沒有權屬爭議、抵押權人同意收購的工業項目用地,允許利用土地收儲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大力支持“標準地”改革,對“標準地”拿地后實行“代辦制”和“告知承諾制”服務,明確企業拿地后不再開展設計方案審查,同步核發建設用地、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實現“拿地即開工”,極大提高了項目落地速度。
三是激活土地要素市場,助推資源高效利用。妥善解決批而未供歷史遺留問題和閑置土地處置難題,措施明確提出要在2021年底前,對經縣級以上政府認定符合條件的、2018 年年底前已批未供即用的招商引資工業項目用地,以項目開工時間為出讓起始時間,以協議方式完善用地手續;允許企業將閑置工業用地通過轉讓預登記、合作建設等方式進行盤活利用。對于由于外界因素造成土地無法開工的,允許企業申請有償收回土地或進行置換。進一步用好土地二級市場,促進企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允許以出讓方式取得的、投資總額未達到總投資額25%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辦理預告登記;允許各產業集聚區的工業用地在不違背土地出讓合同約定和“標準地”履約監管協議的情況下進行分割轉讓;允許新型產業項目依法依規對廠房和研發用地進行分割、轉移登記。同時,放寬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融資限制條件,自然人、企業均可作為抵押權人申請辦理不動產抵押交易登記;在合理價值范圍內,允許一宗建設用地使用權設定多個抵押權人或進行多次抵押;支持營利性的養老、教育、文化、體育以及醫療衛生等社會領域企業以有償方式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設施等財產進行抵押融資。
四是發揮部門幫扶優勢,激發鄉村振興活力。措施明確要求,今年要優先編制55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村、沿高鐵高速兩側5 公里范圍內保留村莊以及“聯鄉幫村”所涉及村莊的實用性村莊規劃。支持將符合規劃和相關條件的存量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入市收益扣除國家調節金,全部由入市地塊所屬集體經濟組織支配,除前期開發成本投入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外,優先用于發展集體所有制經濟和鄉村產業。支持開展空心村、閑散廢棄地綜合整治,通過宅基地、荒地、工礦廢棄地等綜合整治而取得的增減掛鉤指標所獲收益,除補償整治成本外全部用于壯大村集體經濟。針對幫扶重點村,全力爭取國家、省級林業專項資金,利用各類荒山、荒地、荒灘和沙地發展優質林果業;加大對高速高鐵、南水北調生態廊道等重點生態區域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工作資金投入;成立全市鄉村綠化美化及果樹進村技術專家服務組,在幫扶重點村實現專業技術人才全覆蓋。通過資金、技術、人才支持,真正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