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實現全市人民的“安居夢”——我市住房保障成就綜述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住房制度改革對傳統的福利分房制度進行了變革,以建立符合市場經濟機制的雙軌制住房供應體系,即以高收入家庭為對象的商品房供應體系和以中低收入家庭為對象的、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經濟適用住房及公共租賃住房供應體系。面對廣大中低收入家庭,隨著住房制度改革,國家住房保障工作進入了新模式。我市住房保障工作也在國家有關部委及政策指引下,取得歷史性成就。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為促進實現全市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
住房保障助困難群眾圓“安居夢”
6月17日,一個普通的周四,對于已經50多歲的袁女士來說卻是難得的休息日。她一早便起來,先是照料患腦癱的女兒洗漱、吃飯,然后開始打掃房間。雖然這是一間只有50平方米的廉租住房,但是她卻忙活了一上午。
“我和丈夫離婚之后,帶著兩個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當時為了給患腦癱的女兒治病,可以說是傾家蕩產,到后來只能一家人租房子住。”袁女士與記者聊了起來,“父母相繼過世之后,生活重擔全落在我一個人身上。那時候我們租住在‘城中村’的民房里。我沒有固定工作,房租就是一筆巨大開支。恰好那時市里開始建廉租住房,我就趕緊進行了申請。”看著面積雖小卻生活設施完備的小家,她很滿足:“房租一個月只要幾十塊錢,對于我們這種家庭真是莫大的實惠。我已經很滿足了。”
住房保障工作不僅解決了類似袁女士這類家庭的住房問題,還讓不少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改善、提升。
出租車司機王師傅是龍安區東風鄉西八里村村民。他告訴記者,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東風鄉西南片區和西八里片區設施落后、居住環境差。但是隨著棚戶區改造項目的順利實施,這一片區數千群眾迎來了由“村”向“城”的轉變。王師傅樂呵呵地說:“我們不僅住上了樓房,水電氣暖一應俱全,周邊道路修得四通八達。小游園、小廣場、菜市場等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
這種由“村”向“城”的轉變,不僅解決了城市管理上和群眾生活中的諸多問題,也創造了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群眾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提升,也極大提升了區域競爭力。
多種住房保障產品全方位滿足群眾需求
袁女士所住的星月灣小區建成于2012年,屬于我市較早建設有廉租住房的小區。據了解,我市的廉租住房始建于2008年,主要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2012年,我市開始公共租賃住房的試點工作,供應對象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2013年,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并軌運行,將供應對象擴大到外來務工人員和新就業的大學生。我市共建設公共租賃住房54654套,已經全部建成,基本分配完畢,僅存部分房源用于流轉分配。在實施實物配租的同時,我們還實行了廉租住房貨幣補貼,2010年以來,累計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46086戶,發放補貼資金8414萬元。
棚戶區改造安置房是針對城鎮中歷史遺留的集中成片危舊住房、破房爛院、公共設施無法配套、存在明顯公共安全隱患的舊村舊城,本著解決群眾生活痛點、解決歷史頑疾與社會發展不適應等問題而實施的一項民心工程。2010年以來,我市已經基本建成棚戶區改造安置房50507套。
1999年,我市開始建設經濟適用住房,在全省起步較早。近20年來,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遵循“宏觀調控、市場監管、保障需求”的指導思想,按照“統一規劃、布局合理、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共建設經濟適用房30478套,全部為市區項目,已經全部分配到位。限價房是一種限價格、限面積的商品房,主要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是國家限制高房價的一種臨時性舉措。我市的限價房項目只有一個,位于林州市。2012年開始建設,2014年已經竣工,目前484套房源已經銷售完畢。
政策體系日益完善,為住房保障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我市初步建立了“五房一補”的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住房保障體系。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數據也揭示了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歷史性成就。這與日益完善的政策體系為住房保障提供的有力支撐密不可分。
為切實抓好住房保障工作,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領導小組”和“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之后兩個小組合并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棚戶區改造領導小組”,市長親自掛帥,市直有關部門主要領導任成員,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組織協調等工作。隨后,我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為我市保障住房的建設和分配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持,對保障房的質量監管提出了明確要求。2015年,我市的住房保障工作重點轉移到棚戶區改造上,我市又針對棚戶區改造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明確了政府購買棚改服務的具體辦法,為推進我市棚戶區改造融資工作奠定了基礎。
加強質量監管是做好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手段。市住建局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通過招標公開選擇資質等級符合要求、市場信譽好、技術管理水平高的開發、施工和監理單位進行建設、施工和監理;嚴把施工圖審查關,確保建筑設計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優化設計方案,確保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方便群眾生活;每個項目開工前,要求承建各項目的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施工企業分別簽訂承諾書,承諾嚴格按照標準施工,確保工程施工質量;安排專人負責工程質量的監管,嚴查各方質量行為,在竣工驗收階段組織分戶驗收,杜絕不合格工程投入使用。
公平分配是做好住房保障工作的生命線。市住房保障中心一方面確保申請渠道的有效暢通,于2010年建立了全省首家保障性住房服務大廳,另一方面強化制度建設,市住建、公安、人社等7部門聯手對申請家庭開展“過篩式”信息比對,然后啟動“三級審核、兩級公示”程序,監察部門全過程監督,使分配工作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降低門檻,擴大保障范圍,使更多的人享受住房保障待遇,是做好住房保障工作的終極目標。市住房保障中心每年都對保障性住房申請條件進行調整,申請門檻不斷降低。2013年,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并軌運行,取消了租賃型保障房的收入和戶籍限制,外來務工人員也可申請保障性住房,形成了全覆蓋、無縫隙的住房保障體系。
下一步,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將強化棚改謀劃,圍繞集中連片、聯村改造項目所提供的市政基礎配套設施,引進教育地產、養老地產、商貿地產等落戶項目,增強人口的集聚度,提高土地增值空間。同時,擴大貨幣租賃補貼制度,在解決群眾住房困難的基礎上促進房地產租賃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