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洛陽科技創新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

       洛陽軸承助力“天問探火”,“洛陽造”視顯示器為C919擦亮“眼睛”,洛陽連接器為“復興號”動車組構筑“安全線”……年來,一批“叫得響”“數得著”的洛陽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助力我國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建設。

隨著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的加速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洛陽市深入學貫徹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和科技創新系列重要論述,堅定履行團結引領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使命,更廣泛地凝聚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科技自立自強的磅礴力量,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鄭洛新國家自創區洛陽片區為龍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走出了一條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創新發展之路。

洛陽,一座產業基礎雄厚、科技實力突出的現代化工業城市,新時期正在煥發勃勃生機。

圖片來源:洛陽高新區

“三區”融合

創新動力加速裂變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2016年4月,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建設;2017年4月,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順利掛牌。

年來,洛陽市充分用好國家臺,搶抓國家自創區、自貿區、高新區‘三區疊加’機遇,推動‘三區’融合發展,著力實現‘1+1+1>3’的裂變效應。”洛陽市科技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一滴家畜血清滴在指甲蓋大小的生物芯片上,識讀設備掃描二維碼,豬偽狂犬病、口蹄疫等疫病檢測結果就在手機上即時顯示。這項動物疫病檢測領域的創新技術,是洛陽中科生物芯片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高新技術成果。

中科生物自主研發出生物芯片產品,率先成功應用于動物疫病檢測,使目前的動物疫病診斷靈敏度、準確度、效率成倍提高,刮起動物疫病檢測技術迭代升級的行業“旋風”。

一個面包車大小的金屬防護箱體內,黑色射線源正對準臺上的工件悄無聲息地進行掃描,高清三維圖像在電腦上呈現……日,在洛陽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項重要的工業檢測正在有序進行。

從中國首臺檢測精度達到3微米的320千伏微焦點工業錐束CT機,到中國首臺桌面級高分辨工業CT機,成立僅兩年多的中信成像公司,上演了成果轉化從無到有、創新紅利從小到大的生動實踐。

圖片來源:洛陽高新區

作為鄭洛新自創區四大創新引領型項目之一的工業CT項目產業化的示范企業,中信成像公司成果轉化的加速推進,是洛陽自創區龍頭效應的生動注解。

截至去年年底,洛陽自創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488家,占洛陽市的64.6%;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1125家,占該市的59.8%;省級以上創新臺(載體)達559家,占該市的75.3%;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8.5件,帶動該市達到11.5件……洛陽自創區建設蹄疾步穩,河南省最具活力的創新高地正加速隆起。

據了解,洛陽自創區自獲批以來,迅捷起步、持續發力,頂層設計日臻完善,金字招牌愈加閃亮,跑出自創區建設的洛陽加速度。

洛陽市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洛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等50余個政策文件,構建以現代創新體系為統領、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為支撐的“1+2+N”政策體系,支持鼓勵創新的政策導向更加鮮明。

日,河南自貿區洛陽片區曬出4周年建設成績單,在多個開放領域實現了新突破。”洛陽市科技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洛陽市構建現代開放體系的“試驗田”,洛陽片區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核心動能,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以開放為底色構筑的發展新格局正在洛陽片區不斷完善。

“在‘三區’融合的機遇下,洛陽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更亮更足。”洛陽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經過5年建設,洛陽自創區帶動洛陽市研發投入總量達119.23億元,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幅;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37%,歷史超越全國水,連續兩年位居河南省第一。在科技部發布的2020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排名中,洛陽居全國第37位,較2019年上升7個位次。

實施“雙倍增”

匯聚頂尖創新資源

匯聚頂尖創新資源,實施“雙倍增”行動,洛陽科技創新版圖正在加速蝶變。

由洛陽高新區和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共同打造的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洛陽先進制造產業研發基地,自2016年運營以來,緊密圍繞洛陽市重點產業布局,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以“臺+孵化器+實業”運營模式,構建了集聚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創新要素的場域載體臺,形成了人才與臺協同支持產業發展的強磁場。

目前,清洛基地已獲批智能制造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河南省首批重大新型研發機構、河南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河南省智能工廠系統集成工程研究中心等20余項省級以上榮譽資質,同時是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的建設發起單位。

清洛基地軌道所孵化的新型科技企業——清研銳為軌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運維技術和智能裝備。

“清研銳為打造的輕量化智能鋼軌打磨車依托高效磨削、仿形跟蹤控制、智能監控及運行等核心技術,可實現清潔、高效率、智能化的鋼軌維護,有效解決行業痛點,世界領先;同時大幅度降低采購成本和運用成本。”清洛基地副主任鄒怡蓉告訴記者。

今年5月,清洛基地軌道所成功中標港鐵公司輕鐵網絡鋼軌銑磨車采購項目,這也是清研銳為自主開發的鋼軌銑磨車首次進入我國香港地區市場,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清洛基地另一智能檢測與圖像技術研究所研發的鋰電池殼缺陷檢測系統,能夠檢測包括劃傷、凸起、變形等30多種缺陷,最高檢測速度為240個/分鐘,準確率高于99.2%,單條產線可節約檢測工人10-15人(人工檢測效率均為2萬-2.5萬只/天),有效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能。該團隊研發的化纖噴絲頭精密智檢系統等均為國內首例,目前已投入市場應用。

清洛基地為洛陽的科技創新輸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也成為洛陽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按照《關于印發洛陽市深化提升創新主體創新臺“雙倍增”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2021年洛陽啟動新一輪‘雙培增’行動,實現創新主體、創新臺數量質量‘雙提升’,培育提升科技創新實力。”洛陽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

實施創新主體倍增行動。洛陽建立市縣(區)聯動、部門協同的培育機制,聚焦優勢主導產業,分類建立創新主體培育庫,持續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領域遴選一批創新能力強、增長速度快、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建立創新引領型企業培育庫,對標河南省創新龍頭企業、“瞪羚”企業、“雛鷹”企業、“獨角獸”企業等創新引領型企業標準,進行分類培育等。力爭2025年,洛陽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00家以上,較“十三五”末實現倍增。

實施創新臺倍增行動。洛陽圍繞國家戰略布局和區域創新需求,根據市場導向和產業發展需要,對標國家、河南省重大創新臺建設標準,培育開放、共享的創新臺,構建國家、省、市“三位一體”的創新臺培育升級體系。洛陽圍繞“755”現代產業體系,有效整合、優化配置創新臺資源,優化創新臺布局;匯聚高端科技人才、科研項目等創新資源,加快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級創新臺;瞄準科技前沿和“卡脖子”技術攻關,布局建設新型研發機構。

目前,洛陽市有中央駐洛科研院所12家、軍隊科研機構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工程實驗室7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各類創新臺1977個。洛陽聯手中科院、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大連理工等建成14個面向市場的新型研發機構,其中5個入圍河南省重大新型研發機構。截至2020年底,洛陽市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755家,各類創新主體2026家,較“十二五”末增長1.13倍。

推進體制改革

營造創新生態

日,在洛陽高新區企業洛陽鑫光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加緊研發高續航能力、高安全的新型鋰電池。

在政策引導和政府服務下,成立于2015年的鑫光鋰電,目前已成為集動力鋰電池系統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鋰電池防護、鋰電池主動均衡、老化電池組修復等方面的自主技術。

“從政策培訓、幫扶指導到資金補貼,我們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該公司董事長于金成說。

光電轉換連接器、電磁屏蔽包、輕小型高能紅外熱像儀……走進位于洛陽高新區的洛陽科技金融大市場,大屏幕上實時滾動顯示的待轉化項目,正靜候“伯樂”。洛陽市企業負責人動動手指就能購買科技成果、申報科技創新券,讓科技服務像網購一樣方便。

年來,洛陽市集中全力打通政產學研深度融合、軍民企地對接轉化、市場化運作和人才成長“四個通道”,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四鏈融合”,著力優化創新生態。

洛陽市建立“1+11+N”科技金融政策體系,設立科技貸、成果貸、天使基金、種子資金等科技金融產品,以投貸聯動、貸款貼息、風險共擔等多種方式,引導金融資本向科技型企業傾斜,最大限度地發揮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用,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洛陽科技金融各項業務扎實推進。“科技貸”已累計簽約7家合作銀行,累計授信突破6億元,企業通過“科技貸”融資成本降低30%以上,獲貸企業同期銷售收入均增長20%以上。“天使投資引導資金”先后參股西工區、澗西區、高新區三支基金基金規模達2.5億元,累計向18家企業投資8000多萬元。2020年5月,洛陽市“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推創新驅動發展”入選首屆河南經濟體制改革十大案例,是洛陽市唯一入選的改革案例。2021年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關于表彰河南省優秀改革成果的通報》中,洛陽市科技金融工作作為典型示范再獲殊榮。

科技金融通過精準滴灌,讓有限資金流向最缺資金的創新型企業研發一線。

洛陽市綠潮環保、八佳電氣、月星新能源等公司通過科技金融支持,資金壓力得到有效緩解,企業發展行穩致遠。

尤其是洛陽市引進的“河洛英才團隊”彭先兆團隊,致力于開發第三代OCT技術(光學頻域OCT)的眼科3D成像產品,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響資金出現短缺,洛陽市科技局迅速聯合受托管理機構和合作銀行,為企業發放395萬元“科技貸”支持,幫助該團隊度過發展危險期。

瞄準未來發力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作為新中國重點建設的工業基地,“一五”時期全國156項重點工程有7項在洛陽建設,第一臺拖拉機、第一臺壓路機、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第一批汽車變速箱軸承等眾多“中國第一”在洛陽誕生,奠定了洛陽在中國工業版圖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十三五”以來,洛陽搶抓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等一批重大先行先試機遇,依托產業基礎和科技資源優勢,堅持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積極促進“政產學研金用介”各類要素高效配置,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一拖、洛礦、洛軸等一批“共和國長子”企業煥發活力,實現了“老樹發新枝”;中航光電、中船集團725所、普萊柯生物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實現了“新樹結碩果”。

在保持傳統產業總量不斷擴大的前提下,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現已建立了較為齊備的產業體系,形成了包括39個行業大類的綜合工業體系和“七新五強五特”現代產業體系。

“七新”即培育壯大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七大新興產業;“五強”即做大做強先進裝備制造、特色新材料、高端石化、電子信息、旅游等五大主導產業;“五特”即提質發展文化、科技服務、牡丹產業、健康養生、現代農業等五大特色優勢產業。

新能源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高新技術發展水的重要依據和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既是洛陽市此前現代產業體系規劃中的六大新興產業之一,又在新一輪現代產業體系規劃中居“七新”首位,其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洛陽市在布局“十四五”時期產業規劃時,圍繞“將新能源產業培育成為洛陽市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發展定位,并依托八大工程,洛陽市光伏產業綜合競爭力保持國內領先,風電裝備、鋰離子電池產業鏈條基本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較大突破,已初步形成多領域全面發展的新能源產業格局,力爭到2025年,洛陽市新能源產業營業收入達到600億元。

作為我國首支完成靜力測試的百米級風電葉片,雙瑞風電研發的10MW-SR210型葉片長102米,其長度、加載力、測試難度等方面均刷新國內大型葉片測試紀錄。在日召開的中國國際儲能大會上,中航鋰電的發展再獲肯定——榮獲“2021年度中國產業最佳儲能電池供應商獎”,其產品在國內儲能各細分領域均占據重要地位。

雙瑞風電僅僅是洛陽市新能源產業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洛陽市對照產業鏈圖譜,結合國際國內市場需求,重點推動太陽能電池、風電整機、光熱等關鍵技術攻關,聚焦光伏產業鏈“強鏈”,做強光伏產業;聚焦光熱產業鏈“補鏈”,做大光熱產業;聚焦風電裝備產業鏈“延鏈”,做優風電裝備產業。

新能源產業正在加速躍升,未來產業也正超前布局。

在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洛陽片區生命科技園,洛陽巴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細胞庫建筑面積達2000余方米,打造集采集、運輸、制備、檢測、凍存、臨床研究于一體的綜合細胞庫。

“巴庫生物擁有行業內先進的細胞分離和凍存技術,研發項目經產品轉化在細胞凍存技術、干細胞分化以及腫瘤疾病臨床研究治療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洛陽巴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宋國英告訴記者,目前,巴庫生物通過同濟大學附屬上海東方醫院共建洛陽生命科技研究院創新服務臺,力爭把細胞庫建設、干細胞臨床研究、臨床應用做大做強,形成健康、安全、合規的產業鏈,打造洛陽干細胞產業的新高地。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如今的洛陽正扛起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擔當,圍繞洛陽都市圈和現代化城市建設,加快構建全域創新空間布局,全面激活創新第一動力,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排頭兵,為打造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奮勇前行。

關鍵詞: 英豪陽光太陽能 魚缸專賣店 三學苑教育網 自動扶梯配件 團體訂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