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子32年 重慶母親夢圓洛陽
“兒啊,我想你想得好苦……”昨日10點,在河南省第四監獄一間會議室里,來自重慶、54歲的唐琴終于把她尋找了32年的兒子李先抱在了懷中。這個擁抱,她等了太久。唐琴笑中帶淚,因為除了擁抱,她還等來了那一聲久違的“媽媽”。
尋子32年得以夢圓,離不開我市公安機關積極落實“團圓”行動。今年3月,我市公安機關通過全國聯網的DNA數據庫,為李先找到了“回家路”。
5歲時他在自家后院被人拐走
得知將要見到兒子,唐琴和家人提前一天就從重慶出發,驅車18個小時抵達洛陽。“很激動,但也有些自責,如果他一直在我身邊,可能錯誤就能避免。”唐琴說,她幻想過千萬種和兒子相見的場景,但沒想到竟是在高墻內相見。
李先是如何被拐走的?故事還要從1989年10月24日說起。唐琴回憶,當時,她和丈夫在重慶老家經營一家飯店。那天下午,5歲的李先和妹妹在老宅后院玩耍,遇到了一個自稱“劉婆婆”的女人。那個女人拿出一根棒棒糖給了妹妹,并告訴李先,如果他也想要,就跟著她回家拿。就這樣,李先被拐出了家門。
被拐走的李先,被“中間人”賣到了伊川,也就是他后來的養父母家。在這個家里,李先被改名為李洋,家中還有8個姐姐。“媽,養父母和姐姐們都對我很好,我長這么大沒受啥苦。”在與唐琴相認后,李先拉著母親的手說,他的養父母去世后,都是姐姐們在照顧他。
32年來她從未放棄尋子
李先被拐后,唐琴的世界“一下子塌了”。她無心繼續經營飯店,踏上了漫長的尋子之路。
唐琴說,在最開始的5年里,她聽說兒子可能被拐到河南、河北,就坐火車從重慶一路北上,每路過一個城市,就在當地的火車站、汽車站附近住兩天,“在人群里‘扒拉’,希望有奇跡發生”。就在那5年里,唐琴曾多次來洛,但沒有準確線索的尋人猶如大海撈針。最終她回到重慶,期待有一天兒子會自己找到回家的路。
兒子的丟失,給唐琴的家庭帶來致命一擊。因為李先被拐,唐琴和丈夫之間多了不少爭吵和埋怨,他們的婚姻在1995年走到了盡頭。
離婚后的唐琴依舊在尋子。求助寶貝回家尋子網、入DNA數據庫、張貼尋人啟事……唐琴說,作為母親,她從沒想過放棄。李先的父親過度傷心,時常用酒精麻痹自己,因肝癌于2010年去世。
重慶父母、洛陽親人,都是他的家人
今年3月,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在打拐DNA數據庫中發現一條人員比中通報:重慶一對夫婦的兒子李先比中伊川籍人員李洋。民警隨即對這一情況開展核查及研判工作,并迅速通報伊川縣公安局,同時委托市公安局刑科所對李先的DNA數據進行復核,最終促成了這次團圓。
4月9日,在被伊川縣警方告知“你的兒子找到了”這一消息時,唐琴“激動得一個字也說不出來”。這一天,她終于等到了。
李先事先知道自己的身世嗎?“完全不知道。”李先說,他對兒時的印象十分模糊,因為養父母一家對自己十分寵愛,所以他從未懷疑過自己的身世。在他從民警那里得到消息,又申請給家人打電話確認后,他心中的疑云才真正散去。
“生我者,重慶父母;養我者,洛陽親人,他們都是我的家人。等出去后,我要好好報答他們。”李先說。
金朋云是李先服刑期間的管教干警。他告訴記者,李先因酒后沖動犯下錯誤,于2008年入獄,在服刑期間表現良好,已獲得5次減刑,目前刑期還有6年。這次認親也將促使李先今后積極改造,爭取再獲減刑。
對身世存疑的人員和子女失蹤被拐的人員 請主動進行DNA采集
今年1月,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以偵破拐賣兒童積案、查找失蹤被拐兒童為主要內容的“團圓”行動。我市公安機關積極推動落實,截至目前,已通過刑事技術、合成研判、調查走訪等手段,成功找回4名失蹤被拐人員。
“下一步,我們將依托打拐DNA數據庫,通過積極完善父母尋找失蹤被拐兒童信息、廣泛采集疑似被拐人員數據,及時組織技術比對核查,爭取幫助更多的尋子家庭圓夢。”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說,他們將把全面查找失蹤被拐兒童、偵破拐賣兒童案件作為教育整頓活動“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舉措,鼓勵所有失蹤被拐兒童的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員,主動到就近的公安機關接受免費的DNA信息采集,盡早找到失散多年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