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OpenAI+微軟,一場貌合神離的科技聯姻

OpenAI和微軟——一家掌控著世界上最先進AI大模型的明星獨角獸,和一家市值超兩萬億美元的科技巨頭——堪稱如今科技界互利共贏的典范:微軟用一百多億美元的投資,賺來了在AI浪潮中搶跑的機會和向投資者吹噓的權利;OpenAI則抱上了Azure的大腿,在燒錢燒算力的大模型賽道上吃穿不愁。

但華爾街日報最新的一則報道顯示,二者的聯姻,實際遠不如看起來那么甜蜜,微軟和OpenAI的合作背后,同樣充滿了微妙的罅隙與裂痕。

開放性關系:選擇在一起,但你不是我的唯一

據華爾街日報6月13日報道,在一些購買GPT服務的客戶看來,微軟和OpenAI的關系相當混亂。


(資料圖片)

它們出售的產品相近,但渠道不同:微軟通過云服務Azure銷售GPT技術的訪問權限,而OpenAI則是直接出售。

一些公司對華爾街日報表示,有時候,它們剛剛收到來自Azure團隊的推銷,緊接著OpenAI的銷售又會登門,兩家公司兜售的東西完全一樣,令人錯愕。

同時,OpenAI甚至還會給微軟的競爭對手提供服務。例如,報道提及,OpenAI給微軟的老對手Salesforce定制了一款名為Einstein GPT的聊天機器人產品。Einstein GPT能夠自動生成營銷郵件,和微軟GPT系列大模型開發的Viva Sales功能雷同。

此外,在微軟鉚足力氣試圖與在搜索引擎市場與谷歌PK之際,OpenAI則在暗戳戳給微軟使絆子。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在過去12個月內,除了微軟的Bing,OpenAI還和其他搜索引擎公司進行了接觸,討論其產品授權問題。3月份,搜索引擎DuckDuckGo推出了AI搜索輔助DuckAssist,背后的技術正來自于OpenAI。

The Information此前還報道稱,OpenAI有時會扣留一些先進技術,迫使客戶必須繞開微軟,從它這里獲得授權。例如,3月1日,OpenAI開始出售其語音識別模型Whisper的使用權,但當時Azure的AI套件里還沒有這項服務;此外,在GPT-4發布之前,Duolingo和Stripe已經從OpenAI那里購買了這項技術的授權,而Azure的客戶則需要排隊等待。

兩家公司之間這種微妙的緊張狀態,也可以從銷售的話術中窺見。微軟內部文件顯示,它要求銷售人員向客戶強調Azure能提供與OpenAI相同的全部功能,且更適合企業客戶,而OpenAI的授權則“企業級功能有限”,“安全/隱私功能較少”。

從招聘信息來看,也不難發現OpenAI的小心思。去年6月,OpenAI聘請了前WalkMe副總裁Aliisa Rosenthal為其銷售主管,又在今年2月聘請了前Stripe銷售主管James Dyett為其戰略客戶主管。

這意味著OpenAI正在積極準備與大企業客戶取得聯系——這正是微軟Azure的腹地。

聯姻不連心:微軟為規避反壟斷審查,僅持有49%的OpenAI股份

兩家明面上密切合作的公司,之所以會存在暗地里的緊張對立,主要是因為OpenAI和微軟特殊的合作關系。

2019年迄今,微軟對OpenAI進行了一百多億美元的投資,并且允許后者免費使用Azure提供的算力。條件是,在微軟的投資能夠回本之前,微軟享有OpenAI利潤的75%,并且并在一定上限內獲得隨后利潤的49%。

從紙面上來看,這筆投資給微軟帶來的回報豐厚:在上半年的AI熱潮中,微軟市值從2022年年底的1.79萬億美元,暴漲近7000億美元,到如今2.48萬億美元。

然而,實質上,OpenAI的技術并不屬于微軟,微軟對OpenAI也不具備直接的控制權。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為了規避反壟斷審查,微軟僅持有OpenAI49%的股份。OpenAI幾乎保持著完全獨立運作。微軟內部僅有少數團隊可以接觸到GPT系列大模型的其代碼庫和模型權重等核心信息,對微軟的大多數員工而言,OpenAI和其他外部供應商區別不大。

在大科技公司對初創企業的投資中,這種狀況非常罕見。一般來說,大公司在收購或投資創企后,要么完全整合雙方團隊,要么會徹底吸收后者的技術。很少會有OpenAI這樣被投企業反過來和自己的資方競爭的。

微軟員工質疑ChatGPT搶了New Bing的風頭,而OpenAI曾建議微軟晚一點兒再推出New Bing

在最核心的AI聊天機器人產品上,兩家公司也不是一條心。

去年11月,當OpenAI開始公開測試ChatGPT時,微軟團隊當時還正在忙于將GPT整合到Bing搜索引擎中。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些微軟員工認為OpenAI發布ChatGPT的時機太早了,會“搶了New Bing的風頭”。

等到今年微軟正式推出New Bing后,OpenAI團隊則建議微軟不要急于整合GPT-4和Bing。OpenAI的團隊指出,過早整合GPT-4存在風險,可能會存在不準確或奇怪的回應等問題。

目前,新Bing還遠未取得類似ChatGPT那樣的成功。據分析公司YipitData稱,ChatGPT的月度用戶已經達到2億,成為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程序之一;在電腦端,ChatGPT的日訪問量也是Bing的兩倍。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