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美的計劃減倉埃夫特落袋:完結一場不合適的聯姻? 熱點

在私有化德國庫卡的一年半后,美的集團(000333.SZ)終于決定結束與另一家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埃夫特-U(699165.SH)的聯姻。

埃夫特6月7日宣布,稱因投資計劃的相關安排,持股比例達6.82%的美的集團擬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3130.68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6%。美的集團相關人士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不予置評,以公告為準。


(相關資料圖)

截至今年一季度,美的集團為埃夫特第六大股東,所持股份均為埃夫特上市前取得,已經持有7年,距離股份上市解禁流通也已經過了近2年。

2020年7月,埃夫特在科創板掛牌上市,但股價上市即巔峰當日翻了近四倍收于30.98元/股,但隨后在不到半年時間腰斬,跌至13.35元/股。2021年和2022年,埃夫特的股價跌幅分別達到17.45%和30.13%,這或可以解釋美的集團在其上市一年,股份解禁后仍繼續持有了兩年。

翻開埃夫特的歷年財報,難言樂觀。2016年至2022年7年間,埃夫特始終虧損,其占比超六成的系統集成業務依賴單一大客戶,毛利率僅有個位數;而另一部分毛利稍高的機器人整機業務則存在核心零部件國產自主化進展不及預期的風險。

更關鍵的是,投資入股七年來,埃夫特與美的集團的協同效應始終未能顯現,而更像是美的集團的一筆財務投資,年化收益率勉強超12%,表現平平無奇。

在美的集團2015年年報中,其將參股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17.8%股權,增持德國庫卡股份,視為“積極布局機器人新產業,打造第二跑道”。只言片語間流露出美的在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野心。

公告發出次日,埃夫特股價明顯承壓,全天低開低走,一度跌超8%,最終收于9.47元/股,跌幅達5.39%。

股東密集減持

就在一個多月前,美的集團完成了對科陸電子(002121.SZ)的實際控制,在B端業務儲能領域完成了布局。

而此次對同屬B端工業化業務的埃夫特的減持計劃則顯得有些決絕。若按照公告的上限6%的計劃減持比例,美的集團對埃夫特的持倉將僅剩0.82%,退居第九大股東。

公告顯示,美的集團的減持計劃具體為在截至2023年12月12日的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不超過2087.12萬股;另在截至2024年1月2日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1043.56萬股。

招股書顯示,美的集團持有的均股份來自埃夫特上市之前。2015年11月30日,埃夫特現第二大股東蕪湖遠大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3560萬元出資額作價1.78億元轉讓給美的集團。按一季度末持倉市值3.48億元計,美的集團投資七年浮盈95.5%。

巧合的是,在美的集團計劃減持前約半個月,排在第四大股東的鼎暉源霖同樣計劃減持不超過3130.68萬股,其目前持股比例高達9.67%。

從埃夫特的業績基本面上看,美的集團和鼎暉對其失去耐心并不奇怪。

2022年,埃夫特實現營收13.3億元,同比增長15.73;凈利虧損縮窄10.63至-1.76億元,這也是自2016年以來,埃夫特連續第七年凈利錄得虧損表現。

今年一季度,埃夫特營收同比增長37.08%至3.9億元,凈利虧損敞口同比擴大19.09%至-4145.23萬元。

僅就2022年報來看,美的集團并未在業務上對埃夫特有直接助力。報告期內,美的集團僅旗下蕪湖美智空調設備有限公司與埃夫特產生6471元的轉讓材料關聯交易。

埃夫特證券事務人士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公司目前在前在國內系統集成領域里面主要還是專注于噴涂和焊接,所以跟美的來講的話,相對來說沒有直接構成業務關系的。家電行業工業機器人的應用主要是搬運為主?!?/p>

不過,有從事工業機器人研究的業內人士向信風表示,產生協同效應只是次要的?!熬拖癞敵趺赖氖召弾炜ㄊ强春霉I化的長期發展方向。至于為什么要賣埃夫特的股份,這個事并不好評價?!?/p>

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則向信風(ID:TradeWind01)分析,美的收購庫卡之后,當初通過入股埃夫特布局智能化就沒有多大意義了。而美的現在減持,其認為和埃夫特“遲遲沒有大的發展”有關。

埃夫特的“痛點”

難盈利的埃夫特在年報中將能否盈利與規模效應聯系在了一起。

這更多取決于其相對高毛利的機器人整機業務進展。2022年這部分業務貢獻了4.8億元營收,占比不到四成,毛利率為15.75%。

靠高毛利整機業務實現規模效應提高議價權,進而實現盈利是埃夫特管理層的期待。其證券事務人士也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今年公司計劃營收達到16.5億元,工業機器人整機出貨超過1萬臺,進而實現扭虧。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埃夫特銷售量在今年同增八成。

2022年,埃夫特的輕型桌面機器人、中小型負載機器人和大型機器人的銷售量合計達到6231臺,分別同比增長-8.27%45.77%和16.36%。

但銷售量增的同時也伴隨著庫存風險。三種機器人的庫存量分別同比增長了53.01%、23.1%和77.32%。

更為關鍵的是,埃夫特的機器人整機并不能全部實現國產自主化生產。2022年,其核心零部件控制器、減速器和伺服驅動器的自主化率分別為92.28%、49.03%和2.27%。

據太平洋證券研報數據,三大核心零件戰工業機器人整機的成本分別在30%-35%、25%和10%。其尤其提到減速器由于采購規模的原因,無論是交貨期還是成本議價能力,都遠遠弱于四大家族(發那科、ABB、安川、庫卡)為代表的一線廠商。

而從研發投入來看,埃夫特也有所不足。其研發費用在2022年出現同比7.48%的下滑,研發費用率約為7.8%。作為對比,同為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商的埃斯頓(002747.SZ)的這一水平在10.4%。

有工業機器人研究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這條路徑理論上是可以走通的,一方面通過優化供應鏈來實現,另一方面則是提高自研水平。

“規模效應可以使得廠商在供應鏈上獲得議價權,自研水平的提高則一定程度上提高毛利率。目前埃斯頓的大部分零部件均為自研。”上述人士補充到。

體現在毛利率上,2022年,埃夫特與埃斯頓約有超20個百分點的差距,后者已經實現盈利。

目前,為埃夫特貢獻大多數營收的是毛利率7.75%的系統集成業務,但這塊業務存在過于依賴大客戶的風險。2022年,其前五大客戶合計貢獻了6.1億元的銷售額,占比45.97%,其中第一大客戶就貢獻了33.5%,為跨國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集團。

埃夫特的證券事務人士向信風解釋稱這部分業務主要由海外市場貢獻,由于客戶訂單金額較大造成單一客戶占比高的情況存在。但同時對方表示公司和客戶的關系比較穩定,“不排除由行業因素引發訂單縮減(的風險)”。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