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給了比亞迪一記悶棍
作者 | 周智宇
編輯 | 張曉玲
在比亞迪發布宋Pro DM-i冠軍版之際,長城汽車冷不丁地出擊,舉報比亞迪,給風頭正盛的新能源“一哥”當頭一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25日早間,長城汽車發布聲明,稱其在4月11日向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就比亞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進行舉報。
不到兩個小時,比亞迪便針對性地進行了回應,言辭頗為激烈,稱長城汽車是自己購車送檢的,檢測報告無效。
比亞迪還稱,其產品及相關檢測符合國家標準,在國家權威機構通過認證。也歡迎有關部門隨時調查、取證和檢測。
兩大巨頭的火拼讓業界嘩然。5月25日午盤后,比亞迪和長城汽車A股雙雙跳水,收盤分別跌2.41%、6.17%。
長城和比亞迪這兩個車企巨頭正面交戰背后,是新能源汽車極度內卷,激烈肉搏。車企在價格、配置上“掀桌子”,互相踩踏,屢見不鮮了。
不過此前,吉利、長城、比亞迪等之間的爭斗大多是在網絡水軍、產品設計侵權等層面,涉及產品和配置時也講得比較隱晦。長城汽車這次舉報的則是很核心的產品質量和環保問題。
長城汽車選擇舉報的時機也非常微妙。5月25日下午,比亞迪發布了宋Pro DM-i冠軍版,直擊長城汽車最重要的A級SUV市場,對其形成了直接威脅。
長城的舉報也戳到了比亞迪的軟肋:其混動車型使用油箱的排污問題。
有車企人士表示,混動車型由于發動機運行時間短,通常會采用高壓油箱和油箱隔離閥,以讓蒸發污染物排放符合國六標準。常規油箱和高壓油箱之間在成本上有500-1000元左右的差距。
有些合資車企為了讓排放結果不超標,還使用了電控電動主動吸附系統,成本進一步提高。
此前,比亞迪確實有部分車型采用了常壓油箱。多位車界人士表示,比亞迪在油箱排污上的問題,在圈內也是經常被討論的。
長期以來,對于自主品牌的油耗、排放、有害物質檢查,監管存在空白或灰色地帶,業內也一直是看破不說破,甚少將其公開化。
像車質網等平臺上對自主品牌的投訴量,已從2010年的2106件上升至2022年的134571件,但最終由監管出面進行處罰、甚至召回的案例卻沒有同步增加。
關于排放測試的問題,向來不是小事。2015年,大眾集團就因為在售車型與送檢車型使用了不同動力控制程序,在排放數據上造假以通過排放測試,深陷“柴油門”危機。最終在全球范圍內召回數百萬輛汽車,損失超過2300億人民幣。
有業內人士認為,長城在兩個月前就已遞交材料,如今一則舉報信把問題公開化,很難輕易收尾。
這次長城對比亞迪的舉報,在業界看來,可能是一次督促行業更加規范的機會。汽車行業分析師朱玉龍就認為,這是在監督比亞迪要做好產品,不能亂來。如果在國外,可能就是100億美元罰沒了。
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是突然崛起、成為全球新能源銷量“一哥”的比亞迪必須承受的。比亞迪擁有全棧自研的成本和產業鏈優勢,又在新能源領域多年耕耘,別人一時半會學不來,但比亞迪在安全、環保、材料、工藝等方面遠未達到完美,許多全體系對標合資企業、歐盟標準的車企,也是很不服氣的。
新能源市場的崛起,讓比亞迪頂著全球銷冠的光環,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同時,卻是在供應鏈、材料、環保等方面一個疏漏,便可能讓短期內好不容易獲得的口碑,毀于一旦。
并且,比亞迪也是中國自主品牌出海浪潮里的急先鋒,也正如此,它更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被監管和處罰力度更嚴的國外監管機構盯上。
接近比亞迪的人士表示,隨著規模增長,比亞迪正在尋找更多供應商以保障質量。也有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透露,從去年起,他們已陸續獲得了多筆比亞迪高壓混動燃油箱的訂單。發動機的很多關鍵零件也開始尋找新的供應商。
隨著自主品牌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相關法規、監管力度也應該同步提升。自主品牌想要真正在世界汽車工業之巔站穩,唯有過硬的產品力和口碑,才能贏得消費者青睞,成為新能源時代笑到最后的勝利者。
在這個意義上,長城和比亞迪正面開戰,應該走向更積極、更開放的結局。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