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量化圈“怪事”:知名私募“怒對”前員工,“商業秘密”再登上風口浪尖

前員工離職后,“美化”個人業績,資管機構要不要去“澄清”?

上海一家知名量化機構的態度是——要!

這家知名量化機構日前就對跳槽的員工發聲明“置評”,稱其到了“新東家”之后的個人資料宣傳與“前東家”實際記錄嚴重不符。


(資料圖片)

這家百億私募更“警示”各金融機構,自行做好盡調及風控工作,警惕虛假宣傳,保護好投資人利益。

這份“語焉不詳”的聲明,再次將量化機構的“商業秘密”推上風口浪尖。

這位跳槽的員工“做錯”了什么,值得“前東家”口誅筆伐?

知名量化私募發聲明

5月23日晚間,申毅投資發布一則聲明,稱上海申毅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我司”或“申毅投資”)陸續收到多家金融機構關于上海XX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XX天元系列產品及基金經理陳某的詢問,針對大家的相關疑問,進行統一回復。

對于聲明中涉及的私募管理人、基金經理,申毅投資均抹去了實名信息。

申毅投資聲明中有如下要點:

申毅投資作為國內成立時間最早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之一,擁有十余年可追溯業績。從2010年的絕對收益策略、2014年布局期權策略,現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策略條線,包括選股、絕對收益、衍生品、商品期貨以及固收+策略。

策略、交易執行、風險控制每個環節分工明確,各自完成細分崗位職責。所有量化投研成果公司擁有100%的知識產權,整體交易流程和策略布置屬于公司商業機密。

關于天元系列產品推介材料中,基金經理職業經歷、管理規模、所獲榮譽等與公司實際記錄嚴重不符;期權策略實盤歷史業績,經查證,該周度凈值圖表數據出處不詳,與公司歷史產品記錄不符。

本司沒有對天元系列產品在策略和技術上提供支持,沒有對天元系列產品在銷售上和商務上的支持和承諾。

資事堂了解到:申毅投資創立于2004年,2014年注冊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創始人申毅曾就職于高盛集團和千禧年基金。這家私募目前總共有30余名雇員,總部設在上海,在紐約設有分支機構,受托總規模50-100億元人民幣。

劍指何人?

業內人士對資事堂指出:上述聲明提及的機構或為上海添X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添X投資”),所謂的基金經理陳某是申毅投資的前核心人員。

據公開資料,陳某2023年2月加入添X投資(管理規模20億元-50億元)。陳某早年畢業于多倫多大學的統計量化金融學專業,之后在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獲金融碩士。2017年7月,他正式加盟申毅投資擔任研究員,并于2019年12-2022年8月擔任該私募的期權策略組負責人。

據私募排排網,2023年3月8日陳某開始在添X投資運作“天元1號”,截至5月19日該產品凈值為0.9988。

換言之,申毅投資的聲明直接觸及了一前員工。

據申毅投資官方網站,該機構有四大策略模塊,即量化選股策略、市場中性量化多策略、期權波動率策略,以及CTA策略。

動因何在?

聲明背后,一個關鍵疑問是:申毅投資為何專門發文,提及另外一家量化私募,并稱相關基金經理職業經歷、管理規模、實盤業績與公司實際記錄嚴重不符?

過往,證券類私募機構發布聲明通常有如下類型:

1、反詐騙聲明(比如有自然人或不法機構冒充私募管理人)

2、駁斥媒體報道(對特定時點的凈值回撤、相關持倉標的異動進行操作說明)

3、人才競爭糾紛(針對人員跳槽進行訴訟,并對相關事實性問題公開發文)

4、反擊市場傳言(對規模大幅縮減、實控人動態等未經證實信息進行反擊)

對于量化投資機構,涉及其他同業機構的聲明內容,普遍集中于人才競爭領域,諸如技術秘密、人才招攬、競業限制等。

比如今年初,兩家百億量化私募對人員跳槽產生的技術秘密糾紛進行了訴訟,至今未有認定審判信息。

申毅投資的聲明中,特別提及了其所有量化投研成果公司擁有100%的知識產權,整體交易流程和策略布置屬于公司商業機密。

此外,申毅投資宣稱沒有對天元系列產品在策略和技術上提供支持,沒有對天元系列產品在銷售上和商務上的支持和承諾。

從常理上來講,一家私募的產品并不會得到另外一家同業的策略技術支持,雙方本身就是競爭關系。

這兩句措辭,背后的意圖,頗引人參詳。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