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咸魚翻身”?東方證券:產業鏈去庫存基本結束,行業盈利拐點將至
最近,新能源汽車板塊從低點反彈,連續多日震蕩上行。
對于本輪反彈,一方面,消息面上有多重利好:乘聯會數據顯示我國4月乘用車零售同比增長55.5%,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32.3%;國常會發聲部署加快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公告對國六b排放標準切換進行明確,并對大部分車型給予過渡期,市場認為此舉有助于緩解價格戰,使車市恢復正常化。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證券分析師盧日鑫等人在5月15日的報告《去庫存基本結束,行業景氣度將迎反轉》中指出,我國電動車仍處于高速增長期,新能源長期趨勢沒有改變;隨著產業鏈去庫存基本結束,行業盈利拐點將至。同時,各環節盈利分化,頭部企業競爭將顯現優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仍處于高速增長期
東方證券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歷了三個階段,如今行業主要驅動力轉為產品內在競爭力,仍處于高速增長期,同時海外機會顯現:
國內電動車市場經歷了2014-2017年的初創期、2018-2020年的徘徊調整期和 2020年下半年至今的高速增長期,行業主要驅動力從補貼轉為產品內在競爭力,截至2023年4月滲透率已超29%。2022年歐洲/美國市場共銷售259.2萬/89.7萬輛電動車,滲透率僅23%/6.5% ,相較于國內市場,海外滲透率仍有極大提升空間,正處于政策推動與快速追趕過程中。
動力電池將隨新能源車終端市場增長得到快速發展,據測算到2025年全球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將達到1348GWh ,22-25 年CAGR為 38% 。
此外儲能市場方面,東方證券認為,電化學儲能資源可得性高、安裝靈活、建設周期短,受益于成本下降和技術突破,儲能鋰電池將隨電化學儲能市場發展潛能釋放獲得快速增長。
去庫存基本結束,盈利拐點降至
今年年初,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進入去庫存周期,一季度后逐漸走向尾聲:
經歷了21-22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高增,疊加22Q4在國補退出前夕對23年的需求預支,鋰電產業鏈庫存水平在2022年末達到歷史高點。
進入2023年,受車端傳統淡季影響,產業鏈整體進入去庫存周期,國內動力電池產量在季度連續上升后,23Q1環比下滑,同時產量與裝機量差值環比降低。
主要企業一季報顯示,電池、正極、電解液等環節一季度庫存水平已有明顯回落;各企業月度排產4月以來環比顯著改善,反映出產業鏈去庫存逐漸走向尾聲。
另一方面,碳酸鋰價格止跌轉漲,有利于預期修復:
當前碳酸鋰價格也已止跌上漲,有望改變全產業鏈預期,部分環節反向進入成本推漲過程,如六氟磷酸鋰、磷酸鐵鋰已經出現漲價,前期資產端受損的公司將迎來修復。
產業鏈普遍排產下滑、持續降價的至暗時刻已經過去,量價、經營均進入穩定趨好階段。
盈利分化,頭部優勢顯現
受原材料價格下跌影響,一季度產業鏈普遍承壓,加速了各環節內部分化,同時強化了頭部企業的龍頭地位:
前期鋰電主材集體跌價,除隔膜價格維持相對穩定外,截至4月底,正極、負極、電解液價格相較 2023 年初降幅普遍在 30%以上。
受產品跌價影響,中游材料企業一季報業績普遍承壓,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 Q1 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00%/32%/73%/29% 29%,與碳酸鋰強相關的正極和電解液受高價庫存影響利潤下滑更為明顯。
在行業盈利底部區間,各環節內部企業出現明顯分化:二線廠商一方面自身供應與需求均不穩定,量上受到的影響更大,另一方面降價對高成本產能形成的壓力更大,部分企業已面臨虧損;而頭部企業經歷多輪產業周期淬煉,憑借成本優勢展現出較強盈利韌性,龍頭地位進一步強化。
東方證券還表示,經歷了2020下半年和2022年下半年的融資高峰后,今年鋰電產業鏈的整體融資節奏將減緩,有助于減輕后續產能擴張壓力。同時,中游材料企業在擴產段依舊理性,基本與下游需求匹配,或將緩解產能過剩擔憂,未來產業鏈盈利有望保持穩健。
東方證券分析師盧日鑫(S0860515100003)、李夢強(S0860517100003)、顧高臣(S0860520080004)、林煜(S0860521080002)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