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信息:中國汽車“卷”向全球
在中國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絕對的主導性力量,并把「卷」拉升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后,所有的參與者只剩兩種選擇:要么擼起袖子開卷,要么卷鋪蓋回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汽車市場持續攀升的新能源滲透率,在國際上把歐洲和美國摔在了身后,在國內讓本土品牌的市占率大幅超過了合資品牌。4月份,跨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已經不足45%。在上個月的車展上,看到跨國汽車制造商高管們的表情與表忠,唯物主義的信徒給他們貼上了「列強」與「八國聯軍」的標簽。
先「卷」為敬的斗爭精神上腦,讓即便是言必稱未來屬于電動車的人,也說不清從現代未來還要等多久。特斯拉與比亞迪之外,所有電動車制造商停止虧損繼續沒有時間表。造車新勢力、自主品牌、合資品牌的電動車,賣一輛,虧一輛。他們之間只有虧損金額多少的區別。
叢林法則練就的自豪感,填不滿持續虧損的大坑。一眾中國汽車制造商,開始大逃亡。
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海關統計口徑的汽車出口量為106.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67.6萬輛相比,增幅超過58%。日本汽車工業協會(JAMA)統計口徑的日本汽車出口量為95.4萬輛。中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其中,各類新能源車型的出口量32.8萬輛,同比增幅超過87%。與其說這是中國各大整車品牌與車型的競爭力所致,不如說這是中國品牌求生的證明。
內卷到恍惚的中國汽車制造商發現,出口不僅可以增加銷量,而且有豐厚利潤的時候,國有整車制造商把出口量列入到管理層的考核指標里,民營整車企業開始用高提成刺激海外銷售團隊,造車新勢力把出口變成故事講給資本聽,合資品牌甚至開始把中國作為出口中心。
自2020年至今,中國品牌悉數提速走向全球市場。從泰國到澳大利亞,從墨西哥到阿聯酋,從俄羅斯到英國,從巴西到玻利維亞,中國的商用車與乘用車品牌蜂擁而至。連中國消費者也認不出標識的品牌,都突入到以色列。
逃生的隊伍越來越大。2023年4月,中國汽車的出口量猛增到42.5萬輛,與去年同期的17.1萬輛相比增長了近1.5倍。把前4個月中國汽車的出口量折算成人民幣,總額為2045.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倍。按照這個趨勢,2023年中國汽車的出口量奔向了500萬輛。這至少可以救活數家瀕死的新勢力。
與此同時,前4個月,中國進口汽車的總量為31.7萬輛,同比下降28.9%至1004.1億元。中國汽車成為中國對外貿易順差驚人暴漲的貢獻大戶。自1978年至2021年,中國在汽車貿易領域一直都是逆差行進。2022年,中國汽車首次實現69.17億美元進出口順差?,F在,神跡升級了。
在中國汽車洪水般外泄的時候,年均百萬銷量級別的俄羅斯、墨西哥、澳大利亞、泰國等均成為重要的選擇。其中,銷量常年維持在150萬輛級的俄羅斯,在德系、日系、韓系等整車制造商撤離后,給中國汽車制造商留出了巨大的空白。甚至通過灰色通道進入列寧家鄉的車,一點都不必正常清關的量少。
通過擴大出口可以部分的轉移中國汽車市場的危機,但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1950年代的英國汽車、1970年代的日本汽車、1990年的韓國汽車,都曾上演類似的劇目,結局也基本相同。2000年代中期,中國汽車廠家的經歷已經證明,完全靠外貿的方式,無法支撐大規模的出口。
逃是逃不了的,出口會延緩危機惡化,但不會根除。中國汽車的問題,必須首先國內解決,比如盡快實現新能源車與燃油車路權平等。以最小的代價處理問題的機會,稍縱即逝。
本文作者:后視鏡里的未來,本文來源:后視鏡里de未來,原文標題:《中國汽車大逃亡》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