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中特估”還有“援軍”么? 好像真有!-信息

A股市場近幾個月,誰最火?

非“中特估”莫屬。


(相關資料圖)

銀行、建筑、軍工、醫藥、科技、半導體等一大批國有控股的大型股,都在近期走出了上升趨勢。

在主打機構是誰?何種邏輯占得上風?“中特估”外延也不明晰的情況下,這個行情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中特估的資金面,還會有“活水”引入么?

答案似乎真的有。

而且入市資金分為三類。

其一、是各路新發的國企、央企ETF;

其二、存量國企、央企ETF的凈申購;

其三、是通過“更改簡稱”加入國企、央企ETF行列,并著手營銷的公募產品。

總之,各路產品似乎都在持續打通去往“中特估”的快速通道,就看這條路上有多少資金愿意并肩參與了。

新發產品馬上到

很快,央企ETF又要添一個新品種——央企股東回報ETF。

根據廣發基金、招商基金、匯添富基金公告,它們將自5月15日至5月19日發售旗下中證國新央企股東回報ETF。

這是業內首批央企股東回報ETF。

公告還顯示,它們的募集規模上限都為20億元。

如果募集順利,大約能有近60億元新鮮資金枕戈待旦入市(不考慮以股票認購份額因素)。

央企國企ETF屢破規模上限

與新ETF“限制”規模不同,老的央企ETF早就大展手腳做推廣了,效果也很顯著,最多的單個基金規模已突破60億。

60億元是什么概念?

在ETF的世界里,這意味著一個中等規模、且相對活躍的交易品種。

對于高頻投資者,這也是個可以相對舒適進行交易的體量了。

央企ETF就已經突破了這個上限。比如,華夏基金的央企改革ETF,日前披露的海報就“暗戳戳”突出顯示了幾個關鍵詞:已上市、可立即交易、同標的指數產品中規模最大、大勢風口先人一步。

統計數據顯示,名稱包含央企關鍵詞的ETF中,截至5月8日,有華夏、博時、銀華、廣發、嘉實等公司的相關ETF規模較大。

而名稱包含國企的ETF規模同樣不錯。

截至5月8日,匯添富上海國企ETF規模超過75億元。國泰、南方的國企開放共贏ETF也超過10億元。

年內規模最高增16倍

此外,在包含國企或央企關鍵字的ETF中,年內基金份額變化率最大的已經增長了十幾倍。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比起2023年年初,南方富時中國國企開放共贏ETF份額變化率超過1667%;

國泰富時中國國企開放共贏ETF份額變化率超過967%

平安富時中國國企開放共贏份額變化率約256%;

這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資金的關注度。當然,這么巨大的幅度也與它們此前基數不大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這3只ETF年內都變更了場內簡稱,更突出了央企、國企等關鍵詞。

“更名改姓”、“正本清源”也是它們規模擴增的法寶之一吧。

不要奢望提前埋伏

如此浩浩湯湯的入市資金,短線投資者開始暢想,有否“埋伏重倉股牟利”的機會?

答案怕是不容易。

根據財通基金“大象起舞”系列研報提示的,央企ETF發行后,確實有一些個股如長江電力、中材國際等13支個股被各類央企國企指數集中覆蓋。

但鑒于各家基金規模差異較大、建倉時間又比較分散,買入策略也未必相同,新入資金的短期建倉效應,未必會凸顯。

新鮮資金對于整個板塊的積極影響,更可能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狀態。

分析師李美岑SAC證書編號:S0160521120002

分析師王亦奕SAC證書編號:S0160522030002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