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播報:斯坦福大學教授:數以千計的美國銀行可能“資不抵債”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疾呼,數以千計的美國銀行可能“資不抵債”,全美4800家銀行的一半正處危險中,危機正山呼海嘯般涌來。
(資料圖)
Amit Seru教授在最近給紐約時報撰寫的題為《是的,你應該擔心潛在的銀行危機,原因如下》的專欄文章中指出,幾家知名銀行在近期體現出的脆弱性和接連倒閉并非孤立事件。
隨著利率快速上升、人們的工作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及經濟衰退迫在眉睫的三重‘組合拳’,將會出現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從發生過的信貸緊縮局面。
Seru認為,市場脆弱的信心讓美國銀行業危機愈演愈烈,而高企的利率又進一步增加了銀行的違約風險,危機并不是個案:
這很恐怖,數以千計的銀行都將“資不抵債”。我們不能認為危機僅與硅谷銀行和第一共和銀行有關。
恐慌蔓延 信心難以重振
Seru認為現在說美國銀行業危機已經平息為時過早,市場恐慌仍在蔓延,一次比2008年更大規模的信貸危機可能即將到來:
在過去幾個月中,硅谷銀行、簽字銀行和第一共和銀行都破產了,它們的資產總額已經超過了金融危機期間25家破產銀行的資產總額。
從5月1日摩根大通宣布收購第一共和銀行的所有存款以及“幾乎所有”資產后,銀行股本周遭遇了大規模拋售。5月4日周四,西太平洋合眾銀行和阿萊恩斯西部銀行股價的大幅下挫均在告訴市場,信心危機還在銀行業中蔓延,動蕩仍在繼續。
現在惡劣的宏觀經濟環境的已經嚴重削弱了許多銀行抵御另一次信貸危機的能力,而且很明顯,一次大規模的信貸危機可能即將悄然降臨。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因信心匱乏,美國銀行業正面臨一場負面的反饋循環:出現在負面新聞中,導致股價下跌,引發更多媒體新聞和討論,這反過來引發儲戶擠兌。
以第一共和銀行為例,4月24日周一,第一共和銀行表示存款總額為1027億美元,同比僅下降了3.7%;但到4月28日,其存款已降至926億美元。短短一周時間,該行就流失了100億美元的存款,約占其存款總額的10%。
巴菲特在今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年會上也直言,“恐慌”是困擾銀行業的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恐慌是傳染的,一直都是?!钡瑫r指出,過去,如果你看到人們在銀行排隊,正常的反應是加入隊伍排。而今年,盡管監管機構FDIC能讓每個儲戶拿到所有存款,公眾還是擔心。
Seru指出,將銀行推入了風暴中的是美聯儲連續10次加息,目前,當前美國銀行的資產市值已較其面值低2萬億美元。注重長期資產投資的中小型銀行更容易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
在銀行業有一個基本原則:投資期限越長,就越容易受到利率變化的影響。當利率上漲時,銀行所持有的用于產生投資回報的資產價值會下降。
因此,利率上漲可能會消耗銀行的資本,會讓銀行資不抵債。當審視全美約4800家銀行時,我發現中小型銀行股本價值的下降最為明顯,這反映了它們更加重視長期資產的投注。
在接受衛報采訪時,Seru更準確地指出了這一令人擔憂的數字——在美國4800家銀行中,近一半都“岌岌可危”。
商業地產的風暴即將來臨
值得注意的是,Seru也對美國商業地產市場的風暴發出了警告,更高的利率將大幅增加美國銀行違約的風險:
由于緊縮的貨幣政策傳導到實體經濟的滯后性,我認為在未來幾個季度,美國各大銀行將面臨迄今為止最嚴峻的挑戰,違約風險大幅攀升。例如,在大蕭條時期,隨著利率上升,違約率從1%上升到9%左右。
美國商業房地產貸款(CRE)總計價值約為2.7萬億美元,占到平均銀行資產的約四分之一。其中大量貸款將在未來幾年到期,如果需要以更高的利率來進行再融資,就會增加貸款違約的風險。
華爾街見聞多次在此前文章中提到,美國商業地產可能是繼銀行業危機后下一個要暴雷的行業:
今年還有約4000億美元商業地產(CRE)的債務到期,未來兩年到期的近萬億美元債務,小銀行跟隨大銀行收緊貸款敞口的可能性,都加劇了商業地產的壓力。而寫字樓的空置率進一步攀升,加劇了市場對美國商業地產暴雷的擔憂。
出于稅務的原因,伯克希爾在商業地產領域一直不是很活躍。這次股東會上,芒格在談到不良資產貸款時稱,“在美國和全球其他地方的市中心,空心化將非常嚴重,會讓人很不安?!?/strong>
華爾街見聞本周稍早提到,芒格最近警告,美國商業地產市場正在醞釀一場風暴,隨著地產價格下跌,美國銀行業“充斥著不良貸款”。芒格認為,伯克希爾的克制部分源于,銀行大量商業地產貸款可能帶來的風險。他說:
“很多房地產的情況已經不太妙了。我們有很多陷入困境的辦公樓,很多陷入困境的購物中心,還有很多陷入困境的其他房地產。外面哀鴻遍野?!?/p>
上月巴菲特在媒體訪談中表示,美國銀行的倒閉潮并未結束,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銀行倒閉,但在銀行存款的儲戶不會蒙受損失。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