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哪些資金在買“銀行中特估”?-世界視點

哪些資金在買“銀行中特估”?—2023Q1資金流向梳理


(資料圖片)

2023Q1銀行股表現復盤:2023年以來,銀行股的股價表現分化較大,傳統的機構持倉標的,如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成都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等跌幅較大,而低估值的國有大行、長沙銀行、瑞豐銀行則漲幅居前,相對收益非常明顯。

我們在本文復盤2023Q1的各類資金動向,包括公募基金重倉持股、保險資金(可得僅為前10大流通股東中的數據)、北向資金等,從“某類資金持倉/個股流通股”比例這個指標入手,分析哪類資金的動向對股價影響較大,并著重復盤、分析探究其中原因。

結合三類機構資金的動向來看:

1、長沙銀行最受機構投資者關注。到2023Q1末,機構持有長沙銀行占其個股流通股數的比例大幅提升7.97pc至13.89%,其中公募基金、險資均有提升,北向資金則小幅下降。

瑞豐銀行、無錫銀行也提升2pc以上,但結構有所不同,瑞豐銀行主要是險資、北向資金貢獻,而無錫銀行則基本上都是險資貢獻。

2、“中特估”銀行股股價持續上漲,預計主要是險資、北向資金貢獻,公募基金持股比例略降。

到2023Q1末,低估值國有銀行如中信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等股價表現也較好。

而從資金的動向來看,3大類機構持倉占其流通股的比例并沒有太大變化。結構看,公募基金持倉比例小幅下降、北向資金則小幅提升。

結合國有大行具有低估值(2023PB僅0.5x左右)、高分紅的屬性(股息率在6%以上),或符合部分險資的投資思路,但險資的持倉我們只能從前10大流通股東中統計,不夠全面。

4月份,“中特估“行情繼續演繹,相關個股累計漲幅進一步提升至15%以上,且郵儲銀行股價反超、年初至今上漲近20%,資金的偏好進一步提升。

3、傳統的機構重倉股股價回調,杭州銀行、蘇農銀行、常熟銀行、寧波銀行、郵儲銀行、成都銀行等三類資金的持倉比例有所下降。

其中郵儲、杭州的公募基金、險資持股比例均有下降,其余銀行則主要是公募基金的持股比例下降。

我們的觀點:2023Q1銀行個股的股價表現分化較大,業績強勢的傳統機構重倉股回調較多,低估值的個股有所反彈,個股之間的估值水平有所收斂。

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市場對經濟復蘇的強度、節奏等預期變弱,整體對銀行板塊的關注度不高;而在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環境下,資金追逐熱點板塊,持倉較重的個股由于資金流出而下跌。

少量資金對低估值、高分紅、“中特估”概念的個股有所關注,且由于其交易活躍度不高(國有6大行平均來看,單家銀行的日均成交額僅為6.3億元),少量資金凈流入即可支撐股價上漲。

展望未來,銀行板塊行情的重要催化依然是經濟改善,天量信貸投放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出口數據超預期的韌性、五一假期出游的強力反彈等都是積極信號,未來可持續觀察工業企業利潤增速、PMI、CPI等指標的修復力度和強度。

報告正文

一、上市銀行2023Q1股價表現復盤

2023年以來,銀行股的股價表現分化較大,傳統的機構持倉標的,如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成都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等跌幅較大,而低估值的國有大行、長沙銀行、瑞豐銀行則漲幅居前,相對收益非常明顯。

我們在本文復盤2023Q1的各類資金動向,包括公募基金重倉持股、保險資金(可得僅為前10大流通股東中的數據)、北向資金等,從“某類資金持倉/個股流通股”比例這個指標入手,分析哪類資金的動向對股價影響較大,并著重復盤、分析探究其中原因。

2023Q1整體來看,漲幅靠前的10家銀行為長沙銀行(17.0%)、瑞豐銀行(15.5%)、中信銀行(9.0%)、交通銀行(7.8%)、中國銀行(7.0%)、農業銀行(6.9%)、重慶銀行(6.3%)、建設銀行(5.5%)、渝農商行(4.0%)、華夏銀行(3.7%)。

除此之外,郵儲銀行雖然Q1僅上漲0.65%,但4月上漲較多,年初以來合計上漲19.3%,排名上市銀行第四。

而跌幅較大的前10家銀行為蘭州銀行(-16.71%)、寧波銀行(-15.84%)、南京銀行(-14.01%)、成都銀行(-11.37%)、杭州銀行(-11.24%)、蘇州銀行(-10.54%)、招商銀行(-8.02%)、廈門銀行(-5.76%)、平安銀行(-4.79%)、興業銀行(-3.98%)。

注:由于數據可得性,資金流向分析主要基于2023Q1數據,且主要統計公募基金重倉持股、險資和北向資金的情況,除此之外股東中還包含QFII、個人投資者等,本文暫不作討論。

二、2023Q1機構資金流向跟蹤

2.1 公募基金重倉持股:銀行股整體減持較多,主要增持長沙銀行

1)長沙銀行增持幅度較大:“公募基金持股/個股流通股數”變動排序來看,前5名分別為長沙銀行、滬農商行、瑞豐銀行、建設銀行和渝農商行。其中長沙銀行的持股比例大幅增持5.23pc,滬農商行、瑞豐銀行則提升0.15pc左右,其余銀行的比例提升幅度均在0.1pc以下。

2)多數銀行受減持:“公募基金持股/個股流通股數”變動排序來看,后 5名銀行分別為蘇農銀行(-5.44pc)、常熟銀行(-3.06pc)、寧波銀行(-2.80pc)、郵儲銀行(-2.50pc)、杭州銀行(-2.20pc),共有8家銀行的持股比例下降幅度在1pc以上。

進一步拆分來看,“公募基金持股/個股流通股數”的變動主要來自主動偏股型基金。

其中主動偏股型基金持有長沙銀行占其流通股數的比例提升4.25pc,而常熟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成都銀行、南京銀行的比例則分別下降2.71pc、2.13pc、1.76pc、1.69pc、0.83pc,而偏債混合型基金則持有郵儲銀行的比例有所下降,降幅為1.02pc。

2.2 保險資金:長沙銀行、無錫銀行、瑞豐銀行獲增持較多

上市銀行險資持股變動相對較小,僅部分銀行有所增持或減持,具體來看:

1)長沙銀行、無錫銀行、瑞豐銀行獲險資增持,險資持有的股份數量占其流通股的比例分別提升3.52pc、2.31pc、1.68pc,增持資金主要來自信泰人壽、長城人壽和中國人壽。

2)杭州銀行、郵儲銀行、建設銀行受險資減持較多,險資持有的數量占其流通股的比例下降2.34pc、1.79pc、0.93pc,減持主要來自中國人壽、大家人壽、前海人壽。

2.3 北向資金:主要增持國有大行

1)北向資金持續增持國有大行:“北向資金持股/個股流通股數”變動排序來看,前5名分別為平安銀行(1.04pc)、渝農商行(0.82pc)、郵儲銀行(0.59pc)、招商銀行(0.40pc)、交通銀行(0.24pc)。

從資金凈買入情況看,2023Q1北向資金分別凈買入招商銀行、平安銀行38.1億、28.9億,遠高于其他銀行,但增持主要在前兩月,3月招商銀行凈賣出29.6億,平安銀行僅買入4.3億,4月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分別凈賣出26.0億、16.3億,同樣遠高于其他銀行。

除這2家外,北向資金凈買入量第3-7名均為國有大行,分別凈買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8.44億、7.88億、4.70億、3.00億、2.75億,中信銀行、建設銀行凈買入約1.10億、0.44億,排名第10、第13,且4月以來工商銀行、郵儲銀行等仍在繼續凈買入。

2)區域中小行凈賣出較多:“北向資金持股/個股流通股數”的變動排序來看,后5名分別為杭州銀行(-0.82pc)、長沙銀行(-0.78pc)、南京銀行(-0.72pc)、滬農商行(-0.66pc)、興業銀行(-0.46pc)。

從資金凈賣出情況看,2023Q1外資凈賣出興業銀行15.77億,上市銀行最多,其次為南京銀行(5.96億)、杭州銀行(5.03億)、江蘇銀行(2.83億)、寧波銀行(2.12億)。

本文作者:國盛證券馬婷婷(S0680519040001)、蔣江松媛(S0680519090001),來源:馬婷婷深度研究,原文標題:《【國盛金融】哪些資金在買“銀行中特估”?—2023Q1資金流向梳理》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