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持續專欄 | 螞蟻1億種樹真能擋住沙塵暴嗎?

前NASA數據科學家張弓展示著一張衛星圖,綠色區域標記過去幾十年中,地球植被恢復最快的土地。他驕傲地表示,其中最醒目的一片綠色就是中國。

張弓不僅在中國數過樹,也數過歐洲和非洲的樹,通過衛星俯瞰地球的褐色傷疤如何被人類的種植行為撫平。

“我們每種一棵樹,就為這片土地添加了一道紋理,人在大地上的規劃是橫平豎直的,自然會添加它的色彩,形成樹種生長的趨勢,正是人類和自然一起配合,大地上才有了這些綠色?!睆埞迷娨獾恼Z言來傳達“種樹”的意義。


(相關資料圖)

4月22日,螞蟻森林的“春種”則在實際行動層面為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平添了幾抹新綠:4.4萬棵沙地云杉。

螞蟻集團宣布將在三年內再捐資1億元,用于當地林草生態的修復保護、沙化土地的治理。據螞蟻集團可持續綠色公益部總經理蔣琤介紹,2016年至今螞蟻森林已在全國種樹4億多棵,約一半種在了內蒙古。

然而,當“內蒙”和“沙地”兩個詞并列出現,似乎同時也指向了可持續發展這盤磁帶的B面:剛剛橫掃過中國的沙塵暴。公眾不禁要問:螞蟻森林在北方參與修復的綠色屏障,真的可以阻擋漫漫黃沙嗎?

沙塵源治理

科學為沙塵暴的成因提供了解釋?!袄淇諝鈩×一顒邮巧硥m暴形成的動力條件,不穩定的空氣狀態是重要的局地熱力條件,沙塵源則是沙塵暴的物質基礎?!眹伊植菥忠巹澰夯哪O測處處長孫濤對華爾街見聞解釋,“從動力條件看,有可能從2021年開始又進入了冷空氣活躍期,造成沙塵暴增加,而局地熱力條件也是人類不能控制的,地面的塵土有上升的過程,太陽曬下來首先是地面升溫快,空氣往上流動,產生上下流動循環的過程,容易將地面的沙塵帶到高空中,這就是不穩定的空氣狀態。”

孫濤表示,三個成因中僅有沙塵源是可以通過人類活動進行干擾的要素。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生態修復工程,以及螞蟻森林等生態類公益項目,其實都是在進行沙塵源的治理。

“容易導致沙塵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人為的活動,比如說耕地和工礦建設,每年春季的時候,3、4、5月份有些地要翻地播種,把地下細微層里面翻到地表之上,去年冬天和現在的春天都沒有下雨,干燥加劇了沙塵?!睂O濤對華爾街見聞介紹道。

據悉,在沙塵源的治理方面,國家發布了《全國防沙治沙方案》,不僅僅是林草部門,山水林天湖草沙各個部門都在協同治理,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荒漠生態系統修復和植樹種草固沙。

“沙塵源區大多是裸露的塵土,要阻止這些塵土被風吹走,可行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植被、固土。植被對防治土壤風蝕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沙生植物,由于根系發達,固沙能力強,水分蒸發少,在旱地容易存活。通過在沙塵源區植樹種草,可以提高植被覆蓋率和生物多樣性,降低土壤的釋塵量和地表風速,阻止沙化土地擴張,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睂O濤告訴華爾街見聞。

據內蒙古林草局統計,自2016年在內蒙古種下第一棵梭梭樹開始,螞蟻森林為內蒙古各地的生態治理累計捐資超過10億元。在內蒙古9個盟市的35個旗縣區里,共計2億多棵樹已經種下,總面積超過200萬畝。

“在荒漠區進行造林種草并不會減少沙塵的次數,但是會降低沙塵的影響程度,讓空氣中更少一點沙塵,因為地面有植被、樹根,沙塵更不容易起來,降低危害的程度。”孫濤如是說。

生態共生

張弓告訴華爾街見聞,最初了解到螞蟻森林是一個公益性組織,心里第一個產生的問題是“它是不是能夠可持續?”

“我們當年在全球范圍做了很多事,發現都不可持續。一個生態系統破壞很容易,但是進入一個新的生態位卻很困難,不僅包括種,也包括如何經營,當我看到在沙漠里面打一個鉆,直接在里面插上樹苗,我也懷疑過樹苗是否能夠存活?!睆埞寡缘?。

然而,在螞蟻森林的項目地,他表示自己看到的不僅是樹,還是在區域內形成的人和自然的新的關系。“比如說用戶們通過低碳行為在線上收集能量,通過螞蟻捐贈推動線下種植,而當一片梭梭林建立了林下植被,蓯蓉等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就形成了老鄉可以獲益的價值鏈,人可以在鏈條中不斷推動一種更好的生態關系?!?/strong>

內蒙古阿拉善花棒種植戶梁存新從2017年開始參與螞蟻森林的種植,累積種植面積接近5萬畝、200多萬株?!拔覐男≡谏衬锷?,對沙情很了解,現在一天能拿到差不多200元?!彼麑θA爾街見聞表示。

作為螞蟻森林APP的用戶,陜西建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車間主任劉雙明已經貢獻了2000棵樹,種樹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螞蟻森林于2016年8月上線,內置于支付寶客戶端中。用戶通過步行、使用支付寶做一些線上支付,如繳納生活費用、購置線上電影票等,就可以得到能量。從前端界面來看,線上積攢的這些能量會被視作樹的養料,達到一定數額后,用戶便可以領取樹苗,并獲得一張編號唯一的植樹證書,而在后端,就有一棵樹在線下被種植。

“每天我都在堅持產生螞蟻森林的能量,現在支付寶的好友大概是400多個人,每天早上通過技能卡收他們的能量,每天早上可以收兩三公斤左右,另一方面是通過自己的低碳生活,比如騎自行車、跳繩、運動,還有釘釘上的無紙化辦公等方式來收集能量。”

而在《碳路森林》導演、資深記者周軼君看來,螞蟻森林的這種模式在國際上也是罕見、富有創意的。“除了螞蟻森林以外,我還采訪過國際上的一些組織,的確也有一些項目通過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來促進減排,比如在歐洲的超市購物,有時單據上會顯示一件物品的碳排放,用這種方式來推動每個人消費意識的改變,但是沒有哪個項目是像螞蟻森林這樣打通整個生活的環節,雖然聯合國自己也做了一個平臺,希望普通人通過碳排放的意識去改變生活,但是活躍量非常低?!?/p>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