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信息:星艦“炸了,也成功了”?馬斯克的“失敗成功學”真正邏輯少人看懂
“星艦”的首次升空之旅僅僅持續了近4分鐘,但或許伴隨著星艦的爆炸,馬斯克也成功了。
當地時間4月20日8時33分,“星艦”點火升空,升空后不久開始失控,最后在墨西哥灣在38000米左右的高空,旋轉下墜并最終爆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火箭第一級“超級重型”助推器與第二級“星艦”飛船船艙未能實現分離。從起飛到爆炸,前后僅約4分鐘。
有網友認為,“星艦”首發以爆炸告終,無疑是代價高昂的失敗,有人將其描述為“價值30億美元的煙花”。
但發射基地現場傳出的卻是陣陣掌聲和歡呼聲,一名員工甚至開香檳慶祝。
SpaceX CEO馬斯克立刻發文祝賀自己的團隊稱,星艦的首次試射“激動人心”,“學到了很多”,有助于幾個月后的下一次嘗試。
外界也不吝褒獎,《華盛頓郵報》評論稱,即使以爆炸告終,也是一次低調的成功。有航天專家說,這是SpaceX踐行“失敗成功學”的典型案例。
“史上最強火箭”的首飛顯然并不完美,為何仍被不少輿論視為“成功”?馬斯克“失敗成功學”又是什么?
爆炸才是“低成本”?
民間流傳著一種說法,“馬斯克造火箭的吸引力在哪?不怕炸?!?/p>
在爆炸中快速試錯快速迭代才是馬斯克造火箭的核心。從星艦的原型機SN系列的爆炸解體頻率便可窺見端倪——失敗了11次。
因此對于這次星艦發射,馬斯克曾說,只要讓火箭離開地面,不破壞發射臺,就算勝利?,F在,很明顯,他的愿望實現了。
馬斯克造對于星艦的要求——物美價廉,可重復使用,使每次的發射的成本降低到幾百萬美元:航天材料、發動機、芯片等等均體現了能省則省的要求。
如此強大的價格優勢也使得SpaceX有了競爭對手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
與此同時,“星艦”首次試射成本約30億美元。南加州大學航天工程教授Garrett Reisman認為,盡管火箭要花很多錢,但NASA的人們的工資可能更貴。
從長遠來看,SpaceX通過在研發過程中承擔更多風險,可以節省更多資金,縮短識別和糾正工程缺陷的時間。
說到底,SpaceX是家需要盈利的公司?;蛟S這也是NASA多次給SpaceX經費,使其成為了最有價值的私人企業的原因之一,也讓馬斯克不斷有資本一次次爆炸。
而這也恰恰說明了馬斯克將創投思維運用到了航天領域。創投圈普遍為冒險思維主導,資金會在項目還沒有真正起步的進場,業界其實對項目失敗習以為常。
而一旦成功了就是“里程碑”,公司估值會迅速攀升,獲得更多投資去嘗試更多的事。
因此,與一次成功便可獲得的巨大收益相比,單次飛行試驗的風險很小。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外層空間研究所的研究員和行星科學家Tanya Harrison表示,號稱“人類歷史上體積最大、推力最強運載火箭”的星艦發射之一事情就足夠令人激動:
馬斯克希望使人類成為“星系”物種,運載比任何現有航天器都多‘數量級’的貨物和人員進出深空,因此將書寫人類歷史。
NASA局長Bill Nelson向SpaceX表示祝賀,他在推特上寫道:
“歷史上每一項偉大成就都伴隨一定程度的預期風險,因為風險越大,回報越大?!?/p>
SpaceX的獨特之處也在于其敢于試錯、愈錯愈試的理念。
SpaceX改變了人們探索宇宙的方式。
路透社援引專家的評論稱,周四的爆炸是SpaceX對“失敗成功學”又一注腳。
爆炸后的學習
《紐約時報》認為,SpaceX的理念可歸納為一句話——“失敗得快,但要學得更快?!?/p>
SpaceX在爆炸后發推文也強調“學習”的重要性:“成功將來自我們所學到的東西,今天的測試將幫助我們提高‘星艦’的可靠性。”
盛頓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太空歷史系主任Margaret Weitekamp認為,SpaceX的工程師會告訴你,他們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很多。
這次測試的“斷點”始于SpaceX試圖關閉火箭主發動機并將一二級進行分離。Weitekamp認為,對SpaceX的工程師來說,這是一個關鍵窗口:
便于了解航天器哪些方面運行良好、哪些方面運行不佳,并將告訴工程師如何為未來的發射做好準備。
贊揚和鼓勵之余,路透社指出,“星艦”首次發射失敗進一步凸顯SpaceX在“星艦”項目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還有媒體提醒,NASA選擇“星艦”作為運載工具,并樂觀地預計能在2025年將美國宇航員送上月球。但周四的測試結果會否影響NASA的任務時間表尚待觀察。
不過,對“學到更多”的馬斯克來說,測試的腳步不會停止。他在周四發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說,很可能在今年將“星艦”送上軌道,并回收助推器和飛船?!叭绻皇墙衲?,肯定是明年?;鹦?,我們來了!”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