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熱聞】張園林“跑了”,壓力給到許家印
作者 | 周智宇
【資料圖】
編輯 | 張曉玲
一則將要退市的公告,讓沉寂許久的新力控股重新浮出了水面。
這家頭頂“江西地產第一股”光環的房企,在4月6日晚間突然公告,上市地位將在今年4月13日早上9點起被取消。
新力是本輪行業周期調整下,第一個退市的房企。這個曾經的黑馬新秀,在資本市場上存活了41個月后,終是曇花一現,走向枯萎。曾經百億市值的股票,變為一張張廢紙;留給眾人的,不過是一聲無奈的唏噓。
時光倒流,新力最初的故事頗為勵志。創始人張園林在2010年成立了江西新力置地,也就是新力控股的前身。彼時還是地產的“黃金時代”,那一年,行業老大哥萬科銷售首過千億,孫宏斌才帶著融創中國在港交所敲鐘,也有新力這樣的行業新人接連涌現。
在2016年,新力開始爆發,從2015年的45億元增長近三倍至161.3億元。隨后,武漢、蘇州、惠州等城市,新力走出江西,開啟了它的全國性擴張。
2016年至2018年三年時間里,新力銷售額年復合增長率為136%。2020年是它的高光時刻,合約銷售額1137.3億元,躋身千億俱樂部,排在行業第35位。
黑馬崛起的背后,是張園林用到了極致的杠桿。2020年合約銷售過千億的B面,是其權益銷售不過44%,遠低于Top100房企70%左右的均值;凈負債率從2016年的190%,飆升至2018年的240%,2020年卻通過少數股東權益暴增等一系列財技操作,讓凈負債率下降至63.6%,引發市場爭議。
2021年7月,一封求救信讓新力的債務危機曝光;兩個月后股價閃崩,新力承認股價暴跌,是張園林質押的股票強制平倉所致。
2021年10月,新力宣布違約。
新力在港股,也被定格在2021年9月20日那根跌幅達87%的巨大陰線,讓外界感受到資本的冷酷,與殘酷。
停牌前兩天,張園林還曾出現在境外投資者微信群里,有投資者問接下來債務怎么解決?張園林回了句,在想辦法加快應對。隨后,他便退群了。
兩個月后,張園林先是退讓了新力科技的公司法人,不再擔任董事長,隨后又從四十余家公司里退出。迅速地進行資產切割后,市場也沒見著張園林有進一步救公司的舉動,他從此消失不見了。
過去18個月,新力復牌的希望,也隨著張園林的杳無音信,逐漸破滅。新力地產陷入了超百起訴訟中,多地項目因施工緩慢、停工等問題遭到業主投訴,甚至去年11月之后連銷售業績都不公告了。
投資者意識到,張園林“跑了”,徹底躺平了,新力地產成了張園林的棄兒。
新力是房地產高歌猛進時代的縮影。各路資本挾土地紅利,浩蕩沖擊資本市場,卻又因自身能力不足,抗不住周期洗禮。預計接下來,與新力同期停牌的幾家房企,也會步其后塵退市了。
在A股,有像藍光發展、金科股份等一眾房企,股價在1元上下徘徊,面臨退市風險。在港股,包括融創、恒大、奧園、世茂和花樣年在內,也面臨在今年9月摘牌的風險。
不過融創、世茂、奧園等在境內外債重組,或與投資者達成協議上,都取得了進展,尤其是融創的動作非常迅速。
孫宏斌上個月向外界拋出了境外債重組方案,得到了部分債權人的支持,融創也如期發出了年報,接下來就是等待復牌以及境外債重組方案獲通過。
稍早之前,龍光的紀海鵬、佳兆業的郭英成,也都陸續解決了部分復牌難題,保住了上市地位,讓其在接下來剩余債務重組上,有了更多籌碼。
最難的還是恒大。恒大雖然也給出境外債重組方案,但同時拋出了個再借3000億的計劃,讓投資者心里直犯嘀咕。
過去兩年房地產的激烈洗牌,讓不少大佬原形畢露。有堅定自救,和公司共存亡者,一眾員工也愿意與其共同奮戰,尋找翻身的機會;也有如新力張園林這般,扔下公司,消失不見。
十萬億的房地產市場,未來仍有人參與。只不過游戲規則變了,玩家也要變了。
曾經,成就一眾地產大佬的,是時代;現在,決定誰還能“活下去”的,是他們的態度和行動了。
那個蒙眼狂奔的年代,終成了過去時。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