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動態:地產股大漲因半夏月報?李蓓:這鍋我不背
今天地產股大漲,很多人說是因為半夏昨天發月報,看多地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個鍋我不背。
我公開看多地產股已經很長時間了。二月份做方略訪談我就說過:
中國地產行業經歷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力度的供給側改革,現在還活著的很多地產公司,市值會創新高。
過去2個月,我參加了三次行業會議,一次是諾亞財富的,一次是好買基金的,一次是思睿集團的,都公開說過:
地產供給下降,房價會企穩回升。看好現在還沒有暴雷的地產企業,很多市值會新高。
然而,過去2個月,地產銷售同比大增,地產股完全不漲,還跌了不少。
非要說昨天有什么變化的話,那就是昨天媒體開始嘲笑我了,說我因為買地產股被套,遭遇了月度虧損。于是一下子這個話題變熱門了,居然上了知乎熱搜第一。
非要解釋市場為什么大漲的話,可能是大家看我已經被套了,并且還被人嘲笑了,于是同情我,愿意伸出溫暖的雙手拉我一下。
感謝大家的溫暖和熱情,不過暫時還沒有感受到太多溫暖。因為我的地產股大部分是港股,今天港股休市了。
為什么大部分買港股的地產股呢?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比A股實在是便宜太多,折價水平顯著高于市場平均的AH溢價。
同樣是萬科,港股0.5PB,A股 0.7PB。
同樣是新城,港股不到0.3PB,A股0.6PB
同樣是優質央企,港股的中國海外發展和中國金茂PB分別只有0.5和0.3倍,A股的保利發展和招商蛇口PB分別是1倍和1.4倍。
A股民企地產公司(含已暴雷)平均數和中位數大約都是1.2倍PB,而沒有暴雷的龍頭民企碧桂園只有不到0.3PB。
港股甚至還有0.1PB的國企。即便大股東中國人壽業績發布會剛說了會大力支持遠洋集團,遠洋也已經大幅計提過資產減值后,其估值依然只有0.17倍PB。
(提以上公司的名字,只是簡單估值比較,不夠成個股推薦)
一些行業內人士,一些行業專家,自己不看好自己,認為我太樂觀。我對此毫不意外。每一次市場真正的大拐點之前,無論市場和產業,都并無太多的前瞻性。
講2個故事:
2020年底,我的一位前輩和老師來上海,在我的辦公室跟我喝茶聊天。
我說:
21年起,地產會遭遇重大行業調整,好多公司會死掉。
他覺得我的觀點比較有意思,而他正好有一位老朋友,是一家民營上市房地產公司的老板,在上海辦公。這位長輩覺得我的觀點對他的老朋友會有啟發和幫助。于是,他聯系了那位老朋友,讓我去跟他講一講。
因為是長輩的安排,我認真做了一份PPT,去了這家公司在虹橋機場附近的辦公室,跟這位董事長,他的太太,還有兩位高管交流了一個多小時。這位董事長很有禮貌,耐心的聽我講完了,臨走還送了我福建當地的茶葉。
他說:
你的觀點有啟發,你說的這些變化是需要關注的,但是呢,我們作為企業,還是要專注做好自己的產品,就能夠在市場上有好的發展。
所以,他顯然并沒有聽我的建議及時收縮,一年多之后,這家公司也暴雷了。
去年夏天,這位董事長想起曾經我對他的建議,后悔當時沒聽我勸。也覺得我水平還不錯,就又組織了一次交流,帶上了更多的公司高管。會上,董事長問我對他們的建議。
我說:
冬天還沒結束,生存第一,節操暫時不重要,能不還的錢就盡量別還了。保存種子,熬過冬天。
2021年底,市場上一度很看好房地產,無論股票市場還是產業。大家認為政策底部已經看到,市場企穩回升就在不遠處。
當時碧桂園還有近1倍PB,還在繼續正常拿地。當時融創還有0.6PB,也還在拿地,大家覺得他不會暴雷。
當時我寫了一篇文章,討論此事,文章名字叫:再也回不到從前。用跟前男友的故事做了幾個比喻,結論是:
住宅銷售2021年16億平米的水平,是不可持續的,是再也回不去的。住宅銷售會下滑到10億出頭的水平。行業景氣度和地產公司的股票,都還有很大的一段向下的路要走。
這篇文章當時一度也流傳廣泛,后來因為打比喻的當事人的反對,刪掉了。
2022年全年,住宅銷售11.6億,如我在2021年底所料。
2022年,碧桂園從年初的0.8PB,年底一度跌到0.1PB,下半年起幾乎不再拿地。
2022年,還沒到下半年,融創就暴雷了,現在債務重組還在進行。
是的,每一次市場真正的大拐點之前,無論市場還是產業,都并無太多的前瞻性。
我們當前對行業的判斷,要點是:
1,地產全行業住宅銷售在11億平米見底,后續溫和回升。
2,行業內大部分企業資產負債表受創傷,未來1-2年,仍不具備供給端擴張的能力。全行業拿地和開工會依然下行。
3,供給已經大幅下降1年,后續1-2年仍將下降,需求企穩回升,供需錯配,房價會企穩回升。
4,從現在往后,頭部企業份額上升,毛利改善,量價齊升。
5,從資產價值的角度,一旦房價企穩回升,高庫存高杠桿未暴雷企業的存量資產重估彈性巨大。
現在,還沒有暴雷的地產企業,經歷了行業涅槃,企業浴火重生,一定會飛的更高。
末尾附上2段內容供參考。一段是昨天的月報的節選,一段是2月方略訪談的實錄。
以下是月報節選:
雖然我們持有的地產股今年以來表現非常落后,但我們相信,這并不是風險而是機會,后續大漲只是時間問題。
現在的地產,就好像2016年年初的煤炭股。行業經歷了供給側的出清和收縮,需求端剛剛開始觸底回升。相較于當初的煤炭,本輪地產的需求下滑更多,但供給側出清同樣更加的劇烈。過去2年,前30大房企業40%爆雷。過去1年,百強房企拿地下滑60%,地產新開工下降50%。全國已開工未銷售庫存,以平均每個月2000萬平米的速度下降。
在這樣的廣義庫存下滑速度面前,只要銷售低位企穩,房價的企穩上漲很快就會到來。從3年左右的中長期角度,本輪供給側出清中,沒有爆雷的房企,后續市場份額必大幅擴張,即便全行業規模較頂部下滑30%左右。這些企業的銷售規模大多會創出新高。加之房價進入溫和上漲通道后利潤率改善,企業市值也有望創出新高。那就意味著,一批公司相對當前的股價,存在3-10倍的上漲空間。
剛剛過去的3月,前100地產商的銷售額同比增速已經高達20%以上,基本面的改善已經是事實,從2月底開始,觀察到銷售的持續改善,我們因此增加了地產股的持倉。但是地產股經過長期的低迷之后,投資者完全沒有信心和關注。行業專家懷疑銷售回升的持續性,擔心曇花一現。上市公司自身也沒有信心,大部分不敢給出合理樂觀的收入業績指引。但邏輯上,在供給側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并不需要全行業強勁的銷售復蘇,只需要行業銷售低位溫和復蘇,就能帶來價格的回升和未爆雷企業的景氣。
前期還有地產股持倉的投資者,多是基于政策博弈的投資者,在去年年底政策刺激出臺時買入,在3月銷售同比轉正時,基于利好兌現賣出。于是,3月地產銷售喜人,股價卻出現大跌,若干主流公司,幾乎回到了去年底的最低水平。
我們持倉中的幾家國企地產公司,今年1-3月銷售同比增速平均已經大于高達30%,PB只有0.2-0.5倍。
我的一位同事前些天報名一家券商策略會的幾家地產公司的交流,每場的參與者僅寥寥數人,有兩家公司的交流,甚至因為報名人數太少而被取消。作為對比,同一個策略會的計算機公司交流會,每場報名人數高達幾百人。
這種情形,我是非常熟悉的。在2020中我們投資銅鋁股票,2021年初我們投資煤炭股票,參加相關的企業交流時,都是這種類似的冷清。
我們幾乎可以確認,這是10年一遇級別的機會,股價的反應只是時間問題。但是,考慮到當前股價對基本面的反應太弱,市場情緒暫時不認可,我們也不想立刻頂著市場情緒逆勢重倉,給自己找難受,暫時維持10%多的地產股總體持倉比例作為底倉,不繼續加倉。耐心等待基本面矛盾持續積累,市場情緒改善,上升趨勢確認再加倉。
以下是方略訪談實錄:
房地產企業市值回到高點是可能的
方三文:房地產是過去利潤比較集中的企業部門,他們的需求和產能又出現什么變化呢?
李蓓:地產我覺得其實是比較容易看清楚的。這兩年地產已經經歷了供給側改革,這是中國有商品房以來沒有經歷過的。上一輪房地產行業的低谷在2015年到2016年,但其實那一輪沒有任何的出清,所以最激進的企業都在。這一輪這些企業先倒掉了,這種高杠桿高周轉模式的脆弱性終于體現出來了。所以我們認為房地產行業的產能其實已經下降了一半,甚至更多,而需求端可能下滑了三四十。
方三文:這不就是剪刀差嗎?
李蓓:您說的對。現在庫存一點都不高,還低。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受到了創傷,未來兩年或者一年也沒有供應能力。假定一個企業是5倍杠桿,去年它的房價或是平均地價跌了10%,實際上它的資產負債表受到的創傷是50%。他們是沒有能力重新擴張土地儲備的,那就意味著后面兩年……
方三文:產能持續不足是吧?
李蓓:對。供應還是低位,所以只要需求從低位略微復蘇,非常容易發生的現象是什么?房價可能會漲。但是你發現房價漲了之后,并沒有帶來房地產投資的景氣和繁榮,可能會略有尷尬。
對于還活著的企業而言,它的股票可能是有價值的,以前可能只有5%的市場份額,但是因為小伙伴們都死掉了,可能就有10%甚至15%的市場份額,從這個角度看,這些活著的企業市值回到當年的高點是有可能成立的,但是不代表說他們能夠拉動GDP,拉動經濟需求。
方三文:就是說活著的企業受制于產能又無法擴張,而需求還在,所以活下來的房地產企業每股盈利還可能會增長?
李蓓:您說的很對。房地產企業我們不是用毛利率去估它,而是用資產包。我有1萬億的土地儲備,但是有7000億的負債,凈資本本來是3000億;但是現在貶值到只值8000億了,還是負債7000億,所以你股票市值可能就從3000億跌到了1000億,其實就是一個帶杠桿的房價和地價;但如果房價漲10%,這個彈性也是非常巨大的。
這里面更重要的是資產包價值的重估?,F在其實已經零星有一些上漲了,很多人還不相信。
方三文:問題是,他們會不會拿負債表修復掙到的錢去填之前的債?
李蓓:您說的對。我之前的資產值1萬億,但是負債7000億,現在市場認為我的資產只值8000億了,但是我的負債還是7000億,但是我每年利息的支付還是穩定的,你一下子會發現我這個資產包值錢了。我還沒有能力擴張,所以不會去拿地也不會去開工,但是我的資產更值錢了,股票就可以漲。
本文作者:李蓓,來源:半夏投資,原文標題:《關于地產的再討論》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