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消息:“推特時代的首個銀行危機”:一切都和2008年不一樣了
歐美銀行業危機爆發,引發了市場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重演的擔憂,但隨著社交媒體、網上銀行和監管的發展,如今的銀行業危機與15年前大不相同。
周二,據媒體報道,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Paul Donovan在談到收購瑞信時指出,這次危機是推特時代的首個銀行危機,社交媒體對銀行的信譽影響是指數級的,這可能是導致危機的部分原因。
硅谷銀行發生擠兌、股價暴跌后,美國監管機構迅速接管,硅谷銀行光速倒閉;瑞信稱財報存在重大缺陷后,瑞士政府在五天內促成瑞銀收購瑞信的交易。
【資料圖】
這次危機凸顯出一個字“快”,消息傳播更快,擠兌速度更快,倒閉速度更快。同時,由于金融危機后監管機構加強監管,目前的銀行系統的風險遠低于二三十年前。但兩次危機都警示人們“信心十分關鍵”。
消息傳播更快,擠兌速度更快
社交媒體不僅讓消息更容易傳播,而且傳播速度更快。
倫敦經濟學院系統風險中心主任Jon Danielsson指出:
與2008年相比,社交媒體為破壞性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空間。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數字銀行的日益普及,使得金融系統比其他情況下更加脆弱。
花旗首席執行官Jane Fraser上周在華盛頓經濟俱樂部主辦的一次活動上指出:
社交媒體完全改變了游戲規則,幾條推特,使硅谷銀行的倒閉的速度比歷史上類似事件要快得多。
不僅信息可以在幾秒鐘內傳播,而且現在人們可以同樣快速地提取資金。
圣加侖大學IFF金融研究所稅收和貿易政策主管Stefan Legge表示:
快速信息傳播和資金獲取的結合可能會使銀行更加脆弱。過去,人們在銀行前排隊的景象引起了恐慌,今天我們有了社交媒體……在某種程度上,如今銀行擠兌的速度可能更快。
銀行系統的風險遠低于二三十年前
金融危機后,歐盟做出了巨大努力來支撐歐元區的經濟形勢,包括成立新的金融監督機構,并實施壓力測試,防止市場崩潰。如今,銀行系統的風險大大低于過去二三十年的任何時候。
Danielsson指出:
歐洲銀行不太可能經歷2008年那樣嚴重的事情,如今銀行的資金更加穩定,監管機構應對危機的能力更強,資本水平也更高。
Fraser將當前的銀行體系與2008年的情況進行對比也得出了類似的觀察,其指出,這與上次不同,這不是一場信貸危機,只有少數銀行存在一些問題,最好確保一開始就遏制危機傳播。
信心仍十分關鍵
瑞士國家銀行董事長Thomas Jordan表示,2008年危機與當前金融形勢的一個相似之處是“信心仍十分關鍵”,缺乏信任是導致最近的銀行業動蕩中的原因之一。
Jordan指出:
我不認為(手機銀行)是問題的根源,我認為是對銀行缺乏信任和信心,導致了這種情況。
如果失去信任,那么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