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報:中金:美聯儲重新“擴表”了么?
美國區域銀行風險暴露后,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都做了及時響應,恰逢美聯儲公布資產負債表最新變化,我們可以借此一窺其政策實施情況。?
(資料圖片)
當前政策應對是否有效且足夠?主要看政策當前政策是否“對癥下藥”。參考2020年政策應對經驗,針對目前中小銀行的流動性問題,政策還是對癥的。
政策推出后,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有何變化?過去一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大幅擴張。但增幅最高主要是貼現窗口貸款和對FDIC的其他貸款,BTFP工具小幅增加;相反,持有資產規模仍在收縮。
這與美聯儲QE和擴表有何不同?當前擴張與QE和擴表從購買方式、傳導路徑和影響方式上都有很大不同,因此不能簡單劃等號。QE和擴表都是資產購買,而當前是貸款,都有償還期限,且僅針對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因此,不能直接與購買資產的QE劃等號,甚至短期金融機構的謹慎行為還可能抑制信用擴張與派生,3月FOMC也不排除繼續加息25bp。
美國區域銀行風險暴露后,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都做了及時響應[1],一方面給兩家申請“破產”銀行的所有儲戶提供全額貸款保護,另一方面美聯儲新設立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anking Term Funding Program,BFTP)來給銀行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恰逢美聯儲公布了其截至3月15日的資產負債表各科目的變化情況,我們可以借此一窺其政策實施情況和具體效果。
一、當前政策應對是否有效且足夠?
吸取了此前的經驗和教訓,此次監管部門應對流動性沖擊蔓延非常迅速。那么,如何衡量政策是否足夠,借鑒2020年的經驗,主要是看政策是否“對癥下藥”。
2020年2月疫情突發引發市場波動時,美聯儲彼時也做了快速反應,3月初通過非常規的特別會議迅速降息、推出大規模QE、并推出了包括貨幣基金、商業票據、一級交易商等等多達10多項流動性便利,但阻止市場繼續拋售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市場大幅波動已經產生了鏈式反應外(如資產價格大跌導致保證金不足、引發margin call和止損性拋售,進而導致一度出現的美元流動性危機,體現為僅美元漲而包括黃金和國債等所有資產大跌),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政策都不完全“對癥下藥”。
與2008年金融危機直接沖擊金融機構不同,2020年更多是因為疫情沖擊了諸多企業的正常經營,導致非金融企業現金流緊張和融資條件大幅上升,這一點從非金融企業商業票據在2020年超過2008年水平、而金融機構商業票據卻仍低于2008年的差異中就可以看出。因此,此前美聯儲一直試圖給金融各機構和直接通過QE向二級市場(購買國債和MBS)注入流動性,但無法直擊問題核心。金融機構即便有流動性,可能也沒有動力向深陷困境的非金融企業提供信用和流動性支持,即所謂的“流動性分層”。因此,直到2020年3月23日,美聯儲決定直接購買投資級信用債ETF,才最終“對癥下藥”,而市場也才真正企穩。
反觀當前,問題的核心在于中小銀行的流動性問題,一方面是儲戶可能的擠兌、另一方面是大量未兌現投資損失導致流動性缺口。針對前者,財政部和FDIC對于部分已經出問題銀行的存款保護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較難前瞻的覆蓋未出問題銀行。針對后者,美聯儲的BTFP項目從期限和抵押品條件上,都給與了相對充裕的支持,抵押品可以以面值(par value)而非市值申請一年的貸款,利率為1年OIS+10bp(當前為4.69%)。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美聯儲的政策還是“對癥下藥”的。
二、政策推出后,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有何變化?
根據3月15日最新披露的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各科目的變化情況,我們可以發現,美聯儲的資產規模從一周前的8.3萬億大幅躍升至超過8.6萬億美元。要知道,從去年縮表以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花了近一年的時間,縮減規模才剛超過6200多億美元,相當于一周就回升了過去一年縮減近一半的規模,不可謂不劇烈。因此,市場上關于美聯儲再度“擴表”甚至重啟QE的聲音也逐漸增多。究竟是不是這樣,需要從具體變化的細節來觀察。
資產負債表存量規模的變化,除了有利率快速下行導致的債券價值變動影響外,我們也可以從美聯儲同期披露的H.4.1表格中關于影響儲備資產變化的增量科目細節可以看出端倪。
1)美聯儲持有的國債和MBS規模繼續縮減,表明縮表仍在繼續(持有證券資產單周減少83.2億美元);
2)增加的科目主要在貸款上,一周內增加超3000億美元。進一步細看,主要來自Primary credit(主要金融機構通過美聯儲貼現窗口(discount window)借款獲取流動性,規模1483億美元,期限90天,當前利率4.75%);其他信用支持(Other credit extensions,為FDIC存款保險提供的信用支持,規模1428億美元);新設立的BTFP(規模119億美元,期限一年,利率4.69%)。
因此,可以看出,從結果上體現出的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大幅增加,并非傳統意義上的QE式資產購買,而是短期金融機構為應對流動性緊張的借款。當然,貼現窗口激增的規模之快甚至超過2008年,也體現了當前銀行流動性環境的緊張。
三、BTFP與貼現窗口有什么區別?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BTFP只接受美聯儲公開市場操作可購買的證券(包括美國國債、機構證券和機構MBS),貼現窗口中一級貸款抵押品接受范圍更廣。
?BTFP以抵押品面值估值(Par value),一級貸款按市值估值(fair market value)。
?BTFP期限最長為1年,一級貸款為90天。
?BTFP利率為1年OIS+10bp(截至2023年3月16日為4.7%),固定利率;一級貸款利率當前為4.75%,利率變動后適用于未償貸款。
?BTFP參與范圍為美國聯邦保險的存款機構(federally insured depository institution,包括銀行、儲蓄協會、信用合作社等),以及有資格獲取貼現窗口一級貸款(Primary Credit)的外國銀行在美國的分支或代理機構。貼現窗口對有準備金交易或非個人定期存款的存款機構開設(depository institutions that maintain reservable transaction accounts or nonpersonal time deposits),一級貸款要求存款機構財務狀況良好,對沒有準備金的機構不開設貼現窗口。
?BTFP使用明細在該計劃結束1年后披露(計劃暫定于2024年3月11日結束),貼現窗口使用明細在貸款提供2年后披露。
四、這與美聯儲QE和擴表有何不同?
簡言之,在購買方式、傳導路徑和影響方式上都有很大不同,因此不能簡單劃等號。
?不論是直接購買長端國債和MBS的QE,還是購買短債為主的“擴表”(2019年因儲備資產過低而在2019年10月開啟),都是美聯儲直接購買并持有資產,沒有期限,且通過二級市場來提供流動性并壓低融資成本。
?對比之下,貼現窗口或者BTFP都是短期借款,并非美聯儲直接持有資產,因此有期限、而且是給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但是,在當前環境下,可以預想的是,金融機構大概率會較為謹慎的對待資產負債表和信用擴張,因此我們擔心金融機構或較難據此做大規模的信用派生,將這一部分流動性傳導出來。
因此綜合看,此次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大幅擴張有幾點含義:1)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的確較為緊張(但慶幸的是美聯儲也做了及時應對,接下來關注短期流動性指標能否企穩回落);2)不能直接與購買資產的QE劃等號,甚至短期金融機構的謹慎行為還可能抑制信用擴張與派生;3)當前市場對于遠端的降息預期計入較多(除非系統性風險進一步升級),3月FOMC仍不排除加息25bp,但短期的流動性供給是必要的。
[1]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pressreleases/monetary20230312a.htm
本文作者:中金策略劉剛、李雨婕,文章來源:中金策略,原文標題:《中金 | 海外:美聯儲重新“擴表”了么?》。
劉剛? ?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12030003
李雨婕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23030005?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