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熱聞!“債券女王”的公募故事
流傳了很久的新華基金董事長變動,終于落了“實錘”。
3月2日,新華基金公告,翟晨曦(下圖)因個人原因離任董事長職務,由總經理于春玲代任董事長。
作為曾經的“債券女王”,翟晨曦2020年出任新華基金董事長時,曾立下宏愿:(新華基金)要達到“三年1000億(規模),五年進入行業前30%”的目標。
【資料圖】
難料的是,短短兩年后,翟晨曦“壯志未酬”掛冠而去,留下新華基金和近年打拼下來的資產規模在風中“兀自”求生。
與翟晨曦同時“淡出”的,或許還有新華基金曾經股東的“勃勃雄心”。這原本是一場從公募機構、到股東,到“股東的股東”的“共振”式發力。
但最終,從機構到個人的命運與心態,似乎都發生了改變。
離職被“實錘”
3月2日,新華基金公告,翟晨曦因個人原因已離任公司董事長職務,總經理于春玲代任董事長。
公告未確認翟晨曦下一步的職業去向,但證實了一個業內流傳已久的消息,翟晨曦正在從新華基金徹底“退出”。
曾經“閃亮表現”
翟晨曦過往的歷史業績十分鮮亮,她曾經是債市的王牌交易員,跳槽到天風證券后成為負責固收業務的副總裁,接著又出掌恒泰證券,均頗有“建樹”。
2020年9月,她出任新華基金聯席董事長,2021年4月正式成為新華基金董事長。在她任職期間,新華基金的公募規模一路從400多億,最高攀至2022年中的868億,距離千億僅一步之遙。
翟晨曦也一度被業界視為,有些“化腐朽為神奇”的能量。對長期深陷股東矛盾,業務徘徊不簽的新華基金而言,堪稱“救命倒彩”。
附圖:新華基金近年規模走勢圖,數據來源:choice,下同
但這場如火烹油的成長,卻在2022年4季度戛然而止。
先是意外而來的債市大跌,迅速重挫了新華基金本已非常倚重的固收類基金規模。
接著是,母公司天風證券對恒泰證券、新華基金等機構的持續撤出。在歷經了種種傳言后,新華基金2022年末的公募規模重新回到580億元以下。
告別天風系?
事實上,翟晨曦不僅在退出新華基金,她正在從天風證券所有的相關業務和崗位上退出。
2022年11月,恒泰證券公告,恒泰證券第四屆董事會第五十六次臨時會議決議,同意翟晨曦辭任聯席總裁職務,原聯席總裁職責由總裁牛壯繼續履職。
此前有媒體報道,在供職天風系機構8年后,翟晨曦或還將卸任天風證券常務副總裁、新華基金董事長,前者目前還未公告。
但肉眼可見的是,在翟晨曦最近的一次路演里,她的身份已經標注為,經濟學博士,財富五十人論壇常務理事,而不再見所服務金融機構的職務。
翟晨曦其人
公開資料顯示,翟晨曦現任天風證券公司常務副總裁、曾任新華基金董事長,1979年生。
她的事業經歷大致可以分為兩段:前十年在國開行(2004~2013),后十年(2014~2023)在天風。
她早年在國家開發銀行時,曾經出任投資業務局副科長、評審三局科長、資金局處長。
翟晨曦在國開行時,所在團隊連續4年現券交割量排名市場第一。多次獲得全國同業拆借中心頒發的“優秀交易成員”、“本幣市場交易100強”第一名、“最具市場影響力獎”、“最佳進步獎”獎項。由此,被業界一度被譽為“債券女王”。
但這段歲月,就如同所有國有大行的交易團隊主管一樣,更多的體現了平臺的強大能量。
在為國有大型銀行工作多年后,2014年翟晨曦跳槽到新銳券商天風證券公司,近1年后出任副總裁,此后又兼任常務副總裁。也是從這個時候起,翟晨曦的名號走向了圈外。
2021年4月9日起,她更進一步任新華基金董事長,由此更多的出現在臺前,受到更大的關注。
2021年天風證券年報里,翟晨曦成為高管層里薪酬最高的人,年薪999.32萬元。
一場擴張再度終止
翟晨曦和新華基金的“告別”,本身意味著雙重含義。除了她個人事業的巨大變動外,好不容易啟動的新華基金“列車”,也重新面臨再度尋找方向的過程。
作為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老牌”基金公司,新華基金曾經是西南地區第一家公募機構,成立時間甚至早于除招商基金以外的所有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
但這家被寄予厚望的公募機構,迅速的脫離開了世人的視野。
在歷經了十五年的發展后,在翟晨曦“執掌前”它的規模還一度只有300~400億,依然是行業排名后半程的團隊。
翟晨曦和天風的到來,給了新華基金一個歷史上沒有的發展機遇:強勢大股東深度介入,有經驗的業務團隊的加盟,相對市場化的考核機制。
但種種機緣下,這個曾經的機會還是從新華基金的身旁走過。
銜枚疾進的金融擴張
翟晨曦不斷高升的背后,是天風證券持續成長、擴張的發展之途。
在過去十年里,兼有國有和民營股東的天風證券,身上一直刻著強烈的市場化印記。
業內曾有人評述,天風證券身上既有九省通衢之地的“精明強悍”,也有市場化機制帶來的創新和突破意識。從另一個角度說,也算是業內“膽子比較大”的金融機構。
天風證券前身是四川省天風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最初僅僅是業務單一的經紀類券商。
2008年~2009年,天風證券這張牌照被武漢的機構牽頭重組,并將總部遷址至武漢。2012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市場化機制和湖北天然的力爭上游性格融合,迅速誕生了一家與同業迥然不同的機構。
它有非常創新的機制,許多業務都成立了子公司,讓這些公司獨立運作,各自成為業務上的“方面軍”。
它廣納業界翹楚,先后聘任的八位副總裁多數由公司體外“挖角”。自營、研究、創新業務、并購投行都由“外援”們執掌。
而且,其副總裁級人士的薪酬也達到了數百、上千萬,幾乎和一線龍頭機構迫近。
戛然而止
但這樣的銜枚疾進,似乎在天風證券2018年上市,2019年公告擬“入主”恒泰證券和新華基金后,走到了一個頂點。
2019年5月28日晚,天風證券發布公告,公司與北京慶云洲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匯金嘉業投資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簽署股權收購意向性協議,擬收購其合計持有的恒泰證券7.8億內資股,占目標公司已發行股份的29.99%。
此次收購如完成,將使天風證券的營業部數量增加近150%,且獲得港股上市平臺,以及公募業務平臺。
但2022年9月30日,天風證券的大股東湖北省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發投集團”)與湖北聯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投集團”)、湖北宏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泰集團”)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宏泰集團擬受讓聯發投集團持有的天風證券股份,占天風證券總股本的5.99%。
轉讓完成后,宏泰集團將持有天風證券13.84%股份;聯發投集團將不再持有天風證券股份。
2022年12月27日,證監會核準宏泰集團成為天風證券控股股東。
2023年1月監管批復核準北京華融綜合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投資)成為恒泰證券主要股東,核準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恒泰證券、恒泰長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新華基金實際控制人。
至此,這場大戲曾經的“主角”之一,翟晨曦也就此走下亮相的舞臺。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