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世界動態:張磊回國了

先說兩件有意思的事。

其一,高瓴創始人張磊回國了。


【資料圖】

香港一通關,張磊就回到了內地,并且明顯心情不錯,還拉著團隊一起搞了個滑雪團建。

據我了解,張磊之前在海外見了不少企業和LP,比如之前聽說他去了澳洲,隨后高瓴還真在澳洲動作不少,比如以5100萬澳元投資澳大利亞光伏儲能系統分銷服務商OSW,還有購澳大利亞臨床研究機構George Clinical等。

張磊這一回來,高瓴在國內市場的投資估計又要熱鬧了。其實這一波回來的還真不止張磊,我最近就聽說了好幾位機構老板回到上海、北京的消息,香港通關的恢復,對不少攢著勁要提速的機構來說都是利好。

其二,前幾天和一位盡調人士閑聊,他透露的一組數據駭住了我。

這幾年跨境、企服賽道都挺火,他也盡調了幾十家此類公司,其中大約40%的公司數據有問題,不乏一級市場的明星公司,當中可以斷定明確惡意數據造假的,大約占了一半多,剩下業務明顯不能支撐數據,雖然沒法判斷是主觀還是客觀,但多少都有點問題。

觸目驚心啊同志們!不過后續的故事還是讓我松了口氣,他服務的那家純美元基金,基本把這些數據有問題的公司都Pass了,再結合此前了解到的情況,我還是那個結論,盡調沒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慶幸的是,風險投資這行的底線,多數美元機構還是能守住的。

并且底線守住了,行業運轉的底層邏輯就不會出大簍子,就能等來希望。前年底到去年初,投中網曾寫過多篇文章,論證一些美元基金可能在接下來的寒冬中“掉隊”,主要論點有三:

首先是募資端,美元LP投向中國的錢少了,人民幣的圈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融得進去的,因此去年除了幾個大額美元募資,鮮有看到美元基金新募的喜報;

然后是投資端,這幾年的主線硬科技,美元基金只能望而興嘆,轉向出海、消費等賽道,搞得估值都卷起來了,能投的就更少了;

最后是退出,美股去年一年僅上了13家,相比往年大幅縮減,港股等市場流動性有限,去年上市的公司,鮮有不被一二級價差暴擊的。

不過好在2022年已經過去了,最近的一系列消息都在昭示,從募、投到退,到底美元基金都有“破局”的消息傳出來,美元基金要支棱起來了?

前幾天投中網發文章《剛剛,8000億美元超級PE,開了上海辦公室》提到,漢領資本、KKR、華平、富達、摩根士丹利,貝萊德、加拿大養老基金、Citadel、L catterton、祥峰等不同量級、不同種類的投資機構都在加碼中國業務。

這其中,有如加拿大養老金這類,大手筆投錢給國內美元基金的,也有漢領資本這類通過直接或間接成立S基金,來中國抄底的,還有如KKR這類直接來國內拿到私募牌照的PE。

不久前,曹曦的基金Monolith礪思資本,也完成了近3億美元的VC基金募資,并且從開始募集到首關,僅用了三個月,LP包括眾多美國著名大學捐贈基金,國內外知名母基金、慈善基金會,及國內外著名家族辦公室等。

資本最重要的屬性還是流通,上周拿到那本《風險投資史》,讀畢的一個發現是,2000年后的全球化浪潮,特別是中國的崛起,也正是美國VC愈發蓬勃的重要因素。也難怪就算一些LP被國外媒體、機構各種質疑,依然大手筆往中國投錢。

比如加拿大養老金,一直被外媒和政要質疑出資中國的正當和必要性,其在近兩年的財報中,也都有類似“重新考慮在中國的出資”這類說辭,但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紅杉中國、高瓴、信宸資本……出手就沒停過,具體可見《投了紅杉、高瓴的頂級LP,來抄底中國了 | 超級LP》。

總之,從全世界的角度看,中國依然是增速最快、增量最大的經濟體,并且經歷了去年的資產價格暴跌,放開對病毒的管制后,對外資的吸引力就更大了。當然了,合伙人去北美走一圈募不到錢的情況,要改善也不是一夕之功,畢竟現在大國之間關系這么緊張,你得允許人家觀望。

接下來是近來大火的ChatGPT,要不是前幾年在投資上如此憋屈,很難理解為何ChatGPT能被炒到如此熱度,就連已經退休的王慧文也在一場與美元VC的飯局上,被“忽悠”得發布朋友圈表示要拿5000萬美元帶薪進組。

從50年代開始,風險投資因TMT而逐漸興盛,到了今天,已經過了半個多世紀,這期間誕生了無數偉大的創新公司,背后大多離不開VC的支持,在中國TMT更是直接催生出了如紅杉中國、源碼等VC1.0/2.0等投資機構。

而到了20世紀20年代,雖然中國數字化浪潮還有未褪去的趨勢,但VC眼里的主角已經變成了國產替代的硬科技、新能源,美元基金被拋棄了,于是一窩蜂地追逐元宇宙、web3.0,而Crypto市場容量終歸是有限,聲量挺足水花卻沒能濺起多大,能留下的也只有二級市場概念股那高高的波峰。

相比于元宇宙目前仍然遙不可及,web3.0更多針對分配和隱私安全重塑生產關系,ChatGPT這類產品不一樣,生成式和決策式AI是明顯的生產力工具。早在去年9月份,美國紅杉資本就發布報告稱,“生成式AI有潛力產生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ChatGPT的推出更是一舉將技術拉近到普通人唾手可得的邊界。

怨不得百度開發“文心一言”的消息一出,各路公司都搶著發布“首批接入”的消息,而就算不少人認為王慧文5000萬美元沒法激起浪花,依然已經與VC談好了后續的3億美元出資。軟件+硬件的廣闊空間,美元基金終于有了明確的共識,只希望別雞血打得太過,最后像團購、共享一樣落得一地雞毛就好。

境外IPO的政策也終于明確了,2月17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及其相關配套監管指引,標志著中概企業境外上市進入備案制時代,特別是VIE架構,備案滿足合規要求即可,關系到美元基金退出的靴子終于落了地。

至于美國市場,去年8月份,中國證監會和財政部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 (PCAOB)簽署了審計監管合作協議,中概股被強制退市摘牌的風險暫時解除,隨后美股就迎來了一波中概股小高潮,如大健云倉、亞朵集團、雷亞電源等紛紛完成赴美上市。

去年年底,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發布報告,宣稱歷史首次完成對中概股底稿審查,赴美上市步伐進一步加快,僅僅開年這一個多月,就有量子之歌、碩迪生物、理臣中國、禾賽科技等多家中概股登陸美國資本市場。

這其中重點說一說禾賽科技,這可以算是審計風波后,中概股新能源疊加硬科技的首次亮相,并且表現相當不錯,相較于19美元的發行價,如今禾賽一周多的時間還上漲了超過10%,比之納斯達克指數、中概股指數表現都強了不少。

光速中國呢,投了整整5輪,以大約1億美元的成本,斬獲超過5億美元的回報,賬面回報3億多美元,合20多億人民幣了。如果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個回報量級還達不到home run,但現在互聯網的紅利期早已過去,國內像五源投小米、經緯投陌陌、真格投聚美優品這類一筆百倍、千倍賬面回報的神話已鮮有出現,更別說光速中國除了在VC階段,還有Growth也投了。

從策略上說,這也是美元基金遠遠優于人民幣基金的地方,之前鄺子平也寫文章談到過此事,人民幣基金的投資策略里,實在是缺乏“超配、重注”這一項,幾乎沒有人民幣機構具有在一個項目上投出10-30億人民幣規模的能力和策略,這也注定了上限會遠比美元基金要低。

要說一眾美元基金攥在手里快要生銹、急待退出的項目著實不少,光速中國與禾賽的這次二重唱,無疑給美元基金在硬科技項目的退出打了一針強心劑。

但好消息的確多,冷水還是得稍微潑一潑。還有些長期未解的問題選在美元VC的頭頂。

首先是產業屬性?,F在看募資市場都知道,LP喜歡產業屬性強的GP,企業家喜歡有產業賦能能力的基金,但從退出端卻不是這樣。PAC管理合伙人廖明告訴我,從 2011 年到 2021 年的美股市場,8 家大投行承銷了 119 家中概股 ADR,分布在很多行業,總體來說都是 tech 公司,而并沒有很明顯的行業聚焦。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做 sector focused 的基金是有風險的,因為行業聚焦,所以能夠美國 IPO 的公司數量一定不多,從而退出就會受限,這樣的基金 DPI 一定不高?!?/p>

此外,回到文首所述的數據,我說大多數美元基金能夠守住底線,那有沒有反例呢?有。比如“壞血”案,硅谷的專業投資人在盡調過后都避之不及,倒是像沃爾瑪家族基金、默多克等各領域大亨和家辦包攬了其數億元融資,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再如Wework,在引入Benchmark的A輪融資后,接下來的幾輪融資引入了JPMorgan這類“非主流”投資,而他們要的比Benchmark“通過釋放企業價值獲取財務回報”這一目的要多得多,尤其是JPMorgan為了后續的銀行開戶、財富管理、IPO輔導與承銷等業務,對Wework創始人無底線的縱容,逐漸導致了局面的失控。

我的意思是,VC是專業的財務投資加企業顧問,承載不了太多的社會愿景,守住底線的基礎上加上合適的募投管退技巧,才是穿越周期的根本。即使行業迎來復蘇的端倪,落到個體上,恐怕也是冷暖自知了。

本文作者:張楠,來源:東四十條資本,原文標題:《張磊回國了》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 風險投資 中國證監會 赴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