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點:劉強東一回國就干了件大事
作者 | 周智宇
(相關資料圖)
編輯 | 張曉玲
2月初,劉強東回國現身首都機場的消息火上熱搜。
一位電商大佬高調回國,也被業內解讀成京東在今年會有一些大的動作,需要劉強東這位創始人親自上陣指揮。
沒過幾天,劉強東便大手一揮,讓旗下具備開發資質的子公司,在北京五批供地中耗資31.12億元,在位于亦莊的京東集團總部邊上,拿了塊地。
根據規劃,這塊地分為四個部分,商業、停車場、幼兒園以及住宅用地。
看起來,這是一幅定向出讓的地塊,其中的住宅部分,未來上市銷售所面向的群體,應該主要就是京東員工。
給員工蓋福利房,這也頗為符合劉強東一向關照員工“兄弟們”的形象。
去年11月,劉強東曾在一封內部信中表示,京東要拿出100億元設立住房保障基金,為基層員工提供購房無息貸款。
有熟悉北京市場的業內人士分析,這宗地塊的業態復雜,公建部分甚至要100%自持到最高出讓年限,整體開發難度很高。與在2月8日遭遇多輪競拍的3宗地塊相比,確實從一開始就像是“內定”。
華爾街見聞查詢發現,京東在去年接連啟用了三棟辦公樓,這回拿下的地塊新增14.09萬平米的建筑面積,離現有的總部大樓僅一街之隔,能進一步滿足接下來辦公用地需求。
住宅部分的建筑規模則是4.98萬平米,容積率2.5,同時執行套內7090政策,面向的就是剛需群體。簡單計算,能夠做出來的住宅部分,也就大概500多套。
價格則更有吸引力。相比周邊通泰國際公館、北京京開壹中心高達6萬-6.7萬元/平米的二手售價,前述地塊建成后的銷售指導價為5.8萬元/平米,形成明顯倒掛。
北京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羨慕,“京東員工有福了。”
但京東的拿地,絕不僅僅是給員工蓋福利房這么簡單。它的出手,意味著在科技互聯網巨頭闊別土拍市場多時后,它們在擴張、投資上有了更強的意愿,接下來在其他城市的土拍市場上,這些產業公司的身影可能會出現得頻繁起來了。
曾幾何時,地產商是土地市場產業勾地的主角。融創的文旅、萬達的商業、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都是他們低價勾地的王牌,這些開發商也借此囤積了大量項目在手,碧桂園的博智林機器人谷、恒大的新能源汽車工廠也落地多個城市。
后來,科技公司加入了這一陣營。與開發商不同的是,他們真正擁有產業。包括騰訊、小米、阿里巴巴、美團和字節跳動等在內的互聯網科技巨頭,前幾年在土地市場上非常活躍,動輒數十億甚至近百億投資,地方政府也樂于對出讓地塊設置定向的條件,引入產業公司。
比如2018年,小米聯合華潤置地在北京昌平拍得一宗地塊,小米員工對該地塊后來建設的萬橡華府具有優先購買權。
2020年,京東曾聯合中南建設,在江蘇蘇州拿下兩宗地塊;過了四天,阿里巴巴又在杭州以遠低于市場價的樓面價,拍得一塊專屬靚地。
2021年時互聯網巨頭們出手也越來越闊綽。當年1月,美團65億在楊浦江邊拿下一宗地塊;過了3個月,B站也耗資81.18億元在該地塊一路之隔處,拿下一宗地塊;6月,京東也與卓越組成聯合體,耗資99.1億元在上海西站拿下了一塊地鐵上蓋項目。
以往地方政府的座上賓,也從地產開發商變成了這些手握巨資的互聯網巨頭、產業公司了。
對互聯網公司而言,通過拿地擁有更多持有型資產,或者為員工提供福利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們也與所進入的城市形成綁定關系,促進周邊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像杭州余杭與阿里巴巴,北京亦莊與京東,深圳南山與騰訊,地方和產業公司就是互相成就。
還有一重意義是,他們也試圖借此提升企業形象、承擔社會責任。此次京東拍下的地塊中,幼兒園、停車場、社區公共場地等需要在代建后,移交給相關部門。
科技企業在尋求公平與效率的平衡上,也在探索自己的路徑。
接下來的房地產市場,會有更多多元化的主體參與其中。房地產也逐漸會走向一個全新的發展模式當中。
只是,科技公司拿地后推高區域房價暴漲的神話,再也不會出現了。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