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看料】800億!內地史上最大股票ETF誕生,被動投資終于超越了主動!
正如海外基金市場顯示的那樣,主流股票ETF品種被證明有著強大的“持續成長”的力量!。
1月16日,交易所數據顯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后簡稱“華泰300ETF”)的規模突破800億元。這刷新了內地權益ETF領域的規模記錄。
此前的2022年9月末,華泰300ETF的規模還只有512億,3個多月后,基金規模暴漲了50%以上。
(資料圖片)
業內最大的股票ETF是怎么誕生的?
“先攻后據”十年成長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是2012年5月成立的,是業內首批滬深300ETF品種。
根據當年的公告,華泰300ETF的首募規模近330億元,成立時就是當年規模最大的ETF基金之一。
但這顯然還是低估了該品種的潛力。
從它的歷史規模表(下圖)可以看出,該產品成立以來的10年,雖然歷經曲折,但依然一步一步成長為業內最大的股票ETF。
尤其是近5年,華泰300ETF一路從170多億元成長到800多億元,5年間規模翻了5倍都不止。
“左擋右突”脫穎而出
華泰300ETF誕生以來的十年,挑戰可謂一直存在。
其“降生”后的前五年,大部分時候,A股市場的熱點重心在科技股和“互聯網+”公司身上,華泰300ETF的規模整體波瀾不驚。
此外,當時業內有多家公司發行了滬深300ETF或滬深300指數基金,300指數內部的“同族”競爭十分激烈。
及至近年,雖然華泰300ETF在300指數基金這個領域里一枝獨秀,但其他指數的代表ETF規模也在不斷攀升。
南方基金發起的中證500ETF、華夏基金發起的上證50ETF規模也都超過了600億元。某種程度上,這幾家的產品都有可能成為未來業內最大的股票指數基金。
優勢早已“奠定”
雖然競爭一直相隨,但滬深300ETF的優勢仍然明顯。
首先,2010年4月16日,滬深300指數期貨掛牌中金所,成為業內首個股指期貨品種。
作為業內最早的股指期貨,該品種一直是場內機構投資者對沖風險、或實施衍生品操作的首選標的之一。
活躍的衍生品,以及由此帶來的豐富的投資策略,大量的交易資金,都對ETF基金規模有極大裨益。
從國內外歷史都可以看出,如果能夠對應一個活躍的金融期貨品種,這個指數基金的長期資金流入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而華泰300ETF對應著業內最主流的股指期貨品種之一,后者對華泰300ETF的中長期規模都很有利。
有利因素相碰
另一個有利因素則發生在基礎市場上。從2017年開始,A股啟動“績優白馬股”風潮,各行業的龍頭股估值持續上升。
而作為這些龍頭股組合成的指數,滬深300指數的相對表現和資金流入水平也非常好。
這和2012年到2017年,A股市場的中小盤股熱潮時情況有很大區別。
此外,過去5年內,外資通過滬深港通持續流入A股市場,而白馬股往往是不夠熟悉A股市場的外資的優選。這也推動了滬深300市場的走強。
近3年,進入量化策略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尤其是私募機構管理的量化產品,對于交易需求很大,后者也推動相關衍生品的活躍,同時間接作用于華泰300ETF的規模。
千億夢想并不遙遠
在邁上了800億規模后,一個重要問題凸顯了出來:華泰300ETF何時能夠突破1000億大關。
或者更進一步,它何時能夠突破1200億元規模,并成為A股歷史上最大的權益基金?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并不遙遠。
從海外的情況看,指數基金在一輪牛市中往往可以獲得規模持續成長。如果從去年11月啟動的活躍行情可以持續幾個月,或許華泰300ETF很快就能夠刷新規模新高。
華泰300ETF還有個優勢,就是作為指數基金,其投資策略不太受規模的限制。從海外情況看,指數基金的規模增長往往可以達到非常的巨大。
2021年海外第三方的統計數據顯示(下圖),全球十大基金管理公司中,第一、第二、第五名都是指數基金策略為主的公司,且其規模遠遠超過同儕。
這從個側面驗證了指數基金的規模潛力十分巨大。
當然,在ETF規模屢創新高后,其背后的管理人也面臨不斷升級系統,提升管理能力的考驗。
而2023年開年,就有股票基金創下規模新高,對許多投資者來說,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開頭。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