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電子后視鏡,這些汽車電子產業鏈也有大幅提升空間
近日,新能源整車、激光雷達、汽車電子相關板塊持續活躍,一方面是比亞迪、特斯拉大動作不斷,另一方面小作文也在擾動行情。
【資料圖】
A股方面,電機股通達動力5連板,電子后視鏡好上好前期兩連板,后者還有新規將于今年7月1日起實施。天風證券表示,現階段電子后視鏡市場仍處于培育期,整體滲透率較低。未來隨著技術成熟,成本降低,有望由高端車型向中低端車型加速滲透。
事實上,汽車后視鏡也是汽車電子的產業鏈之一,在剛剛結束的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展上,汽車電子成為最大焦點:寶馬、大眾、奧迪、奔馳帶來概念車,軟硬件廠商與車企合作緊密。英偉達與比亞迪、富士康將加強在汽車智能系統領域的合作,奧迪等將VR娛樂技術引入量產車型。
汽車電子處于高速增長的導入期
據安信證券研報,目前我國激光雷達市場保持平穩增長,從生命周期角度來看,內外飾件、行駛系統行業已進入成熟期,而汽車電子行業剛步入導入期。
資料顯示,汽車電子涵蓋空調等在內的安全舒適系統、照明等車身電子電器、自動駕駛系統以及智能座艙等內容。
而據浙商證券、華創證券等梳理,除了汽車后視鏡外,當前汽車電子中還有眾多產業鏈具有滲透率提升空間。
1、HUD抬頭顯示。
浙商證券指出,2021年中國HUD滲透率僅5.4%,市場規模僅18.3億元,隨著技術成熟和市場認知建立,未來幾年將實現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
目前HUD市場集中度較高,過去被國際企業壟斷,2021年中國W/ARHUD供應商中,日本電裝市場占比近40%,華陽集團占比16.18%,在國內企業中排第一。
2、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受益于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的持續推進,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有望迎來廣闊的市場,華創證券指出,作為ADAS的核心傳感器之一,有望充分受益行業增長趨勢,激光雷達賽道有望迎來放量期。
其表示,前期由于整體使用量較小,固定成本相對較高,故而整體價格較高,但隨著出貨量持續增加,價格有望逐步下降,當規模達到10萬的量級,價格將降至1000美元左右,降價和出貨量相互促進的循環已初步建立。經其測算,預計2025年、2030年中國乘用車市場規模分別22.6億美元、69.4億美元。
3、車載攝像頭。
車載攝像頭相較于毫米波雷達和等,成本低和硬件技術相對較成熟,因此成為率先成為汽車智能化應用的核心傳感器。
中航證券表示,自動駕駛作為智能化和網聯化發展的高級形態,成為汽車行業競相角逐的陣地,作為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視覺傳感器,車載攝像頭行業有望高速發展。據CINNO Research預測,2022年中國市場乘用車攝像頭搭載量將同比增長24%至近6,600萬顆,2025年則將超1億顆,2021-2025年年復合增長率年復合增長率 21%。
4、智能座艙。
據IHS估算,全球及中國市場中智能座艙滲透率穩步增長,全球/中國市場分別由2019年的38%/35%發展到2021年的49%/53%,我國加速趕超全球市場滲透率。
信達證券指出,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作為汽車智能時代雙子星,有望伴隨汽車電動化的浪潮蓬勃發展,其預計智能座艙硬件單車配套價值量有望達到傳統座艙的3-5倍,國內智能座艙市場在2021-2026年間增量規模有望達千億元。
5、線控底盤&線控制動。
安信證券指出,線控底盤是實現L3級以上高階自動駕駛的必要條件,其實際是對汽車底盤信號的傳導機制進行線控改造,以電信號傳導替代機械信號傳導,從而使其更加適用于自動駕駛車輛。
其同時表示,線控制動為線控底盤最先放量的環節,據佐思數據中心,我國汽車線控制動搭載率2022年9月已突破20%。由于線控制動可為新能源車實現能量回收、提升續航里程,因此未來有望伴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加速放量,預計2025年線控制動滲透率有望超過50%,市場空間超過200億。
最后再聊一下近期熱門的電子后視鏡。
2022年12月29日,《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新標準發布,將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標準的一大亮點就是可安裝電子后視鏡,取代傳統的光學后視鏡。
與傳統光學后視鏡相比,電子后視鏡具有明顯優勢:
1)更寬闊的視野。電子后視鏡改變了傳統光學后視鏡受限于鏡面曲率、形狀、大小、角度等因素造成的視野限制,通過不同的傳感器、不同角度的攝像頭,駕駛員可以獲得更多的影像,保證車輛行駛和其他道路參與者的安全。
2)受環境影響小。傳統光學后視鏡如果遇到如下雨、下雪等惡劣天氣,駕駛員的視野通常會受到極大的限制,而電子后視鏡可通過硬件和軟件,消除這些環境影響,保證駕駛者的視野不受干擾。
3)降低風阻和風噪。電子后視鏡的外置設備僅有攝像頭的傳感器件,體積大小可降低到后者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小。
據界面新聞報道,多個汽車品牌近日官宣成為國內首批量產搭載電子外后視鏡的車型。
1月9日,吉利旗下高端品牌路特斯汽車在官微宣布,路特斯ELETRE車型將成為中國首批裝備電子外后視鏡的汽車。
此外,2022年底正式首發亮相的北京魔方女神版也搭載了電子外后視鏡,小鵬汽車、廣汽埃安等國內汽車公司也傳出將推出搭載電子外后視鏡的新車型。
佐思汽車研究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乘用車市場(不含進口車)前裝標準配置電子內后視鏡的車型上險量為34.67萬輛,同比增長73.04%;相較于2021年2032.80萬的乘用車總上險量,電子內后視鏡的整體裝配率僅有1.71%,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成長空間巨大。
天風證券也表示,現階段電子外后視鏡市場仍處于培育期,整體滲透率較低,未來隨著技術成熟,成本降低,未來有望由高端車型向中低端車型加速滲透。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