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B.1.5已成美國“最流行株”,“免疫逃逸”能力當世最強
新冠突變株仍在不斷演化,“免疫逃逸能力最強”奧密克戎亞型毒株XBB.1.5來勢洶洶,迅速成為美國頭號流行毒株。
周六,據媒體報道,美國疾控中心(CDC)的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本周XBB.1.5占美國新冠病例的41%,已取代BQ.1.1、BQ.1的優勢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XBB.1.5在過去一周內迅速崛起,感染比例幾乎翻了一番。截至12月24日一周內,XBB.1.5的感染比例為21.7%。
(相關資料圖)
最開始,XBB突變株于8月在印度首次被發現,之后迅速傳播,很快成為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主要流行株。此后,XBB突變株逐漸演變成奧密克戎亞分支,包括XBB.1和XBB.1.5。
研究指出,XBB致病力并未明顯增強,但由于毒株突變能更好與人體細胞受體結合,XBB.1.5免疫逃逸能力更高。此外,再生元和禮來等新冠中和抗體已對XBB完全無效,加強針的效力也降低,但針對保守靶點的小分子藥物仍保持療效。
XBB能更好地與細胞結合 逃逸能力更強
最新研究顯示,XBB.1.5的致病力并未明顯增強,與BA.2.75類似或更低。然而,其關鍵突變F486P能更好與人體細胞結合,更容易感染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病毒學家Andrew Pekosz表示,XBB.1.5與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不同,其有一個額外的突變F486P,與人ACE2受體親和力更強,能更好地與細胞結合,更容易進入人體內。
北京大學生物醫學研究員曹云龍在推特上發布的數據表明,XBB.1.5不僅能像XBB.1變體一樣有效地逃避抗體保護,且前者具有高度的免疫逃避能力,而且更善于通過關鍵受體與細胞結合。
加強針保護效力降低 針對保守靶點的小分子藥物仍有效
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在本月早些時候發表于《CELL》上的一項研究中警告稱,XBB等亞變體的增加可能進一步損害當前新冠疫苗的保護效力,導致突破性感染和再次感染激增。
試驗表明,在至少接種兩劑mRNA疫苗的情況下,突破感染BF.7也無法誘導對XBB.1和XBB.1.5的高水平中和抗體,難以防止再感染。XBB亞變體比BQ亞變體更有效地躲避加強針的保護,這兩種亞變體是迄今為止對疫苗保護逃逸能力最強的變體。
根據NEJM期刊的數據,美國上市的中和抗體(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Vir、禮來、再生元)對BQ.1.1、XBB都已經完全無效,只有針對保守靶點的小分子藥物瑞德西韋(吉利德)、奈瑪特韋(輝瑞),莫諾拉韋(默沙東)仍保持療效。
此前,拜登政府的首席醫學顧問福奇曾表示,XBB亞型可能降低加強針的保護。福奇表示,新加坡XBB感染人數大幅增加,但住院人數并未以同樣的速度增加。XBB.1.5加上假日旅行,可能會導致美國病例增加,但加強針似乎更能預防重癥。
中國已檢出XBB突變株 但尚未形成優勢傳播
目前,上海已監測到XBB.1.5毒株,這些病例絕大多數為境外輸入病例,處于閉環單獨管理中,因此并未造成BQ.1家族和XBB家族的本土大規模傳播。
中疾控此前指出,奧密克戎BQ.1和XBB分支已傳入我國,其傳播優勢會逐漸增加。
據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介紹,我國近三個月以來已經監測到BF.7、BQ.1、XBB傳入我國,一共有130多個奧密克戎的亞分支輸入我國,同時這50個亞分支引起關聯的本土病例或者暴發流行,包括BQ.1和XBB,其中9個省49例病例中檢出BQ.1及其亞分支,在3個省11個病例中檢出XBB亞分支。整個BQ.1和XBB在我國尚未形成優勢傳播(目前還是以BA.5.2、BF.7為主),但其傳播優勢會逐漸增加,和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個輸入的亞分支,可能會形成一個共循環。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