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年度冠軍“最熱門人選”黃海:2023年機會遠多于2022年,看好穩增長、金融與消費

2022年的行情已經進入尾聲,年度業績排名的形勢也日益清晰。

截至12月17日,黃海管理的3只基金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萬家新利、萬家精選在年內長時間的領跑后,穩居前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而且,他同緊隨的第四名順安元啟、第五名英大國企的領先優勢也依然保持。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海距離2022年度公募基金的“業績冠軍”越來越近。

這位投資生涯始于絕對收益,談吐溫文爾雅但投資風格鮮明犀利、對外低調但內心堅定自信的投資人,正在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黃海究竟是怎樣的基金經理?他又因何而領跑業內?

老將出馬

雖然看起來是今年聲名鵲起,但黃海其實是個“老將”。

他本科是電子工程專業,研究生在上海財經大學就讀,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0年,黃海加盟賣方研究的“鼻祖”申萬研究所從事策略研究。

此后,他長期在華寶信托、中銀國際證券擔任項目經理、研究員、投資經理、投資總監等職務。在中銀證券時,黃海是若干支券商大集合的投資主辦,也管理過自營組合,業績靠前。

2015年,黃海從券商跨入公募,正式走向資管行業“前臺”。他加盟萬家基金,出任投資總監,是公司整體投研的牽頭決策人之一,同時也擔綱多個專戶產品。

2020年,黃海開始管理公募,入行20年以上的他在不惑之年后接盤第一支公募基金,兩年的時間,黃海成為年度基金冠軍的“最熱門人選”。

宏觀決斷、配置準確

黃海的風格非常鮮明,這也是他業績領先的重要原因之一。

黃海重視宏觀分析、重視戰略制定、也重視戰術執行。

他坦言,2022年做對了幾件事:

一是早在2021年三、四季度他就預判——2022年的市場是弱市,應當采取和強勢市場完全不同的配置策略。

二是他預判2022年全球經濟的周期將呈現“外脹內滯”,由此布局上傾向于能源和地產行業來應對。

兩者一個應對“脹”、一個應對“滯”,適當匹配了2022年的真實經濟走向。

三是基于對弱市的判斷,黃海的持倉較為集中,他認為,弱市機會少,必須集中才能獲得超額收益,越少的選擇越是堅定。

事后看,他對煤炭股的投資,足夠集中和準確,支撐了他管理基金的收益一路領先。

調整帶來超額收益

此外,戰術上,黃海多次進行組合內部的再平衡,并在市場低點敏銳地抓住了風電、軍工、白酒等行業的階段性機會,這些組合內部的再平衡帶來了超額收益,令他年內業績更加出挑。

一是煤炭板塊的靈活動態持倉。

黃海將煤炭股分為兩類:

一類是高股息、“長協”比高的動力煤公司,這類公司估值低、分紅比例高、價格波動小,防御性良好;一類是現貨比例高、與市場價格掛鉤比較緊密的品種,后者代表性產品是焦煤,焦煤與經濟短期需求有很強的相關性,旺季時進攻性更強。

黃海在宏觀需求尚可的時候,比如2022年一季度,重點配置了焦煤;而在二季度經濟受疫情影響顯化時,他又適時把部分倉位從焦煤調整到動力煤;到了三季度,又加倉了盈利預測更加穩健的油氣公司。

二是在市場深跌時,把握優質公司買點。

如今回看全年,A股市場的兩個低點,分別出現在4月底和10月底。

在這兩個低點,黃海都用小部分倉位進行了進攻型的布局。

具體來說,二季度,買入了新能源的海風板塊和軍工股。

四季度,抄底了白酒和銀行股。

這兩次操作,都為黃海的組合提供了一定的超額收益。

適當容忍回撤

在轉身公募后,黃海也遇到了一個困惑,機構投資者和渠道對公募產品的回撤管控日益關注。

在黃海看來,權益投資的管理上,如果在市場底部過度管控回撤可能影響未來的收益,如果想及時抄底,又不可避免的必須承擔一些波動。

比如,煤炭股在2021年的三季度、2022年的年初和9、10月份都有較大的回撤。此時恰逢市場階段底部,但同時相關資產的波動性也很大。

黃海認為,如果基于價值的角度,底部顯然應該果斷持有,但同時底部的劇烈波動,也會令回撤階段性增加。在他看來,這種回撤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必須要忍受。

以他的理解,除非是有投資杠桿,或是持有人本身對風險有明確要求,否則在一定的市場階段,或許可以對回撤多一些容忍。

買入煤炭的理由

煤炭就是黃海找到的比現金性價比好得多的資產。

黃海有一個長期的判斷:從十年維度來看,能源正在走大通脹的邏輯。

他發現,包括煤炭在內的全球的能源,都有一個類似的情況:過去10年里,資本開支比較低,供給受限,但隨著經濟的增長,需求穩步上升。因此供需關系就會從過剩、平衡到緊平衡,最后到出現缺口,甚至缺口變大。

2015年以前,煤炭價格隨著經濟周期大幅波動。但從2016年供給側改革以來,煤炭整體的價格波動幅度在縮小,背后就是供需失衡。

從估值角度,2021年年底,展望動態估值,很多煤炭股只有3倍左右的估值。

在通脹大背景下,這類資產呈現了低估值、低負債、高股息、高現金流的特征,黃海認為,即使對市場比較謹慎,這類資產的性價比也遠比現金好。

地產尚需時間觀察

對于他擔任公募基金經理以來重倉的地產,黃海坦言,地產方面的調整超出了他的預期。

他出任公募基金經理是2020年年底,彼時他就判斷,市場空間已經不大了,在牛市的尾端,進入防御階段。

因此,他最初就選擇了重配地產來防御。

而且,他原本買入地產的邏輯是,供給出清,優勝的公司市場份額提升,反而受益。

但是,地產的調控壓力超出預期,行業供給的出清力度超出預期。在行業基本面極度不景氣的情況下,前述邏輯被打破。

所以,黃海一度減持地產。

對于未來,黃海仍在密切關注地產龍頭公司的表現。他認為,這個板塊的表現最終取決于整體銷售是否回暖,目前還需要時間來觀察。

關注供給格局變化

黃??偨Y自己的投資理念是,抓住市場的錯誤定價,重拳出擊,盡可能用絕對收益的眼光實現收益資產的增值。

他的方法強調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

自上而下,主要是抓住經濟庫存的周期配置。在經濟周期向上的時候,他一般配置的行業會多一些;經濟周期向下的時候,則配置的行業相對集中。

在2012年以前,他更多的是抓住需求端的變化。2012年以后,經濟波動的空間變小,他更多關注供給端行業格局的變化,包括政策推動及技術創新。

雖然從公募持倉看,他主要持倉集中于地產和能源。但黃海的視野絕不局限于此。

他介紹,2005年之前,他更關注科技方向;但后面他更多的轉向了一些與中國經濟大周期相關的方向。

周期、金融等低估值的板塊也是他比較熟悉的領域。

此外,他也階段性也參與過TMT、光伏等機會,包括年內也階段性地用一定倉位配置了新能源、軍工、消費等方向。

在消費、科技等方向,依托公司投研平臺,與團隊充分溝通,形成綜合的自上而下跟自下而上相互印證的體系,從而挖掘出適合的標的。

他會在行業選擇上下更多的功夫,抓住經濟中關注度最大的或者是痛點的行業。

最后,大的宏觀行業數據與推導,落實到具體上市公司的企業盈利、現金流、訂單,做宏觀、微觀相互印證。

組合動態再平衡

黃海還有一個特點是,持倉并非買入不動,而是會做組合動態平衡,靈活調入風險收益比更高的公司,減倉風險收益比較低的公司。

比如,在2022年三季度,他調出部分煤炭股,買入石油天然氣公司,最主要的考慮角度就是風險收益比。

部分煤炭價格國內受到長協價格限制,但在海外的礦使它受益全球煤價的飆升,他考慮到海外煤價波動劇烈,判斷很可能會出現調整;

同期,石油、天然氣的盈利預測比較比較穩健中性,風險收益比更好。

再對比估值的差異,他就做出了對應的換倉調整。

黃海表示,他會用絕對收益的眼光來做投資,把估值的安全始終還是放在比較靠前的位置。這主要是考慮到國內的資本市場相關因素比較復雜,受政策的變化引導也比較大,又融入全球的經濟。

所以,他更看重中期的一年維度的業績表現,這點在他的個股選擇中權重較高。

明年二季度后周期向上

展望后市,他認為在2023年,宏觀基本面是緩慢復蘇的過程。

地產方面,考慮到穩增長政策累計效果的時滯,地產的銷售回暖尚需時日。

居民端,收入預期在趨于弱化,2022年儲蓄增速非???,居民收入預期的扭轉,需要時間。

企業端,也需要時間修復資產負債表。

總之,現在這個時刻,他認為,更多應該看積極方面,中國經濟波動顯示,庫存周期比較有效。從2021年的2季度開始去庫存,到2023年2季度會是庫存周期的底部,之后會有向上走的過程。

這一過程需要1、2個季度的時間來消化一些負面因素,但最終在穩增長的政策的累積效果下的,還是會體現出庫存周期向上的特征。這在以前年份是牛市的一個特征。

仍然看好價值股

具體到投資風格上,黃海仍然比較看好價值股的風格。

從資產配置角度,此前大家對價值股的配置是極少的,目前已經進入資產配置在低估值價值股的再平衡過程,這個階段或持續時間至少是兩年以上。

在經濟弱復蘇的過程中會出現資產荒,穩定增長、低估值、高分紅、低負債、高現金流的公司是非常稀缺的。在整個經濟下行中會出現資產荒,無論是增量資金還是存量資金,這都是增配的方向。

關注供給偏緊的行業


2023年與2022年不一樣的是,2022年可選的東西比較少,2023年是經濟基本面筑底回升的過程,可選范圍更廣。

2023年上半年,黃海相對偏謹慎,在配置上優先選擇能源類資產,如煤炭、油氣。

再往后看,他主要看好穩增長政策下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在供給端偏緊或者供給端出清比較徹底的行業。

他認為,需求起來后,供給不足的行業,會有比較好的價格彈性。

主要包括,上游資源品、地產產業鏈、化工等。

以及,他對未來需求逐步回暖的消費類的優質公司也是看好的。

整體來說,對于上游的資源品、地產產業鏈、化工、建材、消費、金融,他判斷明年都會有機會。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 公募基金 風險收益比 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