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訊!日本央行意外“加息”透露了什么信號?
日本央行終于搭上了2022年加息的“末班車”,卻嚇了市場一跳。在美聯儲剛剛放緩加息節奏的時候,日本央行卻意外宣布擴大國債利率波動的區間——實質上的效果相當于加息,日債利率可以上漲到更高的水平,而這是日本社會融資利率的重要基準(圖1)。我們在此前報告中提示今年下半年的一個重要的灰犀牛是日本央行放寬YCC(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區間的范圍,而且日央行會采取超預期的方式(雖然今天距離年底只有10天了)。那么在這個時點上日本的“反?!睂τ谌蚪洕褪袌鲆馕吨裁矗?/p>
我們主要從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從政策上看,我們認為日本央行意外“加息”確認了海外貨幣政策迎來了緊縮放緩的拐點;但是短期市場層面,年末全球流動性將面臨大考,對流動性敏感的資產將面臨階段性沖擊,對中國而言港股可能首當其沖;從政策變化背后因素來看,明年國內可能要警惕疫情優化后的通脹超預期沖擊。
日本央行意外“加息”確認了海外貨幣政策迎來了緊縮拐點。YCC作為日本央行主要的利率政策工具,其調節十分缺乏靈活性,在一輪經濟周期中,日本利率的調整頻率和幅度遠遠不及其他歐美發達經濟體,例如2015年至2018年的緊縮周期中,美聯儲加息9次,加息225bp,日央行YCC區間僅擴大一次,上調10bp。而2021年以來的本輪緊縮周期,YCC區間已經調整兩次、累計擴大30bp。
(資料圖)
除此之外,考慮到2023年全球經濟放緩的風險、美聯儲繼續加息的空間有限以及日元的貶值壓力將大幅緩解,我們預計YCC區間再次上調的可能性不大,歐美央行加息峰值也陸續出現。向前看,我們對于YCC調整的解讀是海外貨幣政策迎來了由快到慢的緊縮拐點。
從核心資產層面,日本央行的“火上澆油”會更加堅定美聯儲放緩緊縮的決心。日本央行YCC的調整影響最大的市場可能就是美債。因為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利用低息的日元購買美債賺取利差是全球最流行的carry trade之一。今年以來由于債券和匯率的大幅波動,海外投資者持續減持美債(圖2和3),疊加美聯儲的縮表,美債市場流動性下降、收益率波動明顯,YCC無疑會進一步加劇這一情形——如圖4所示,日本央行擴大YCC區間往往會導致日本對外債券投資減少甚至萎縮。作為美國最核心的資產,美債市場的穩定性會直接影響美聯儲的政策態度(具體可參考2019年和2020年),預計美聯儲在后續的緊縮以及預期引導上會更加謹慎。
對全球資產有何影響?對債市沖擊大于股市,對歐美市場沖擊大于新興市場。重倉美國是日本對外投資最大的特點,我們從日本對外投資的分布情況來看,債券投資多于權益投資,其中權益資產主要集中在美國,債券投資則更加分散,除了美國還有歐洲主要國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對于歐美之外的市場投資規模較小,而且更青睞權益,以全球最大的養老金日本GPIF為例,2021年其在中國的投資約16萬億日元,基本上全為權益(圖5至7)。
因此從外資流動的角度來說,日本YCC政策對于中國市場的直接影響比較有限。
不過短期內臨近年末,YCC的調整將使得全球流動性面臨大考,對相關市場造成沖擊,對于中國來說港股會比較脆弱。應該說日本YCC調整選擇的時點對于市場來說并不友好,一般而言由于年末考核的原因,全球主要銀行金融機構臨近年末時通常傾向于控制甚至適當縮減資產負債規模,往往會帶來資金基本面的緊張。
2022年由于地緣政治形勢緊張、美聯儲加速緊縮等原因,全球流動性整體持續惡化,YCC短期內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一緊張的環境,這也是日本央行要額外擴大月度國債購買規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許多流動性敏感的資產在年末仍將面臨大考,對于中國來說,港股往往是首當其沖(圖8和9)。
除了市場方面的影響,可能另一個耐人尋味的關鍵詞可能是“通脹”。由于商品價格大漲、匯率大幅貶值等因素,日本國內通脹大漲,10月已經升至3.7%,上一次出現如此高的通脹還要回到1991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疫情在3月逐步放開,8月確診達峰后,CPI環比開始明顯加速,10月季調環比增長0.6%,創下2014年4月以來新高。此前一直秉持要保持寬松的日本央行,在年末突然改弦易張,背后很有可能受到通脹加速的影響(圖10和11)。
對于中國來說,當前通脹尚不構成問題,但是疫情優化以及確診達峰之后,通脹環比加速也是大概率事件,屆時政策會如何應對?日本央行的超預期舉動可能算是敲響了警鐘。
風險提示:海外貨幣政策收緊下外需回落,海外經濟提前進入顯著衰退,嚴重拖累我國出口。毒株出現變異,疫情蔓延形勢超預期惡化。
本文作者:邵翔、陶川,來源:東吳證券研究所 (ID:GlobalMacroResearch),原文標題:《日本央行意外“加息”透露了什么信號?(東吳宏觀陶川)》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