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重回“1區間”,PPI或已企穩,對后續宏觀政策影響如何?
在肉菜價格雙降以及高基數影響下,CPI時隔7個月重回“1”區間。
1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1月份CPI同比上漲1.6%,符合市場預期,上月漲幅為2.1%;CPI環比由上月增長0.1%轉為下降0.2%,1—11月CPI平均同比漲幅為2%。
(資料圖)
PPI同比下降1.3%,降幅與上月相同,為連續兩個月下降;受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等行業價格上漲影響,PPI環比微漲0.1%,環比連續兩月正增長。
肉菜價格雙降是主因?CPI“大緩和”趨勢或將繼續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在解讀數據時表示,11月份,受國內疫情、季節性因素及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走高等共同影響,CPI環比由漲轉降,同比漲幅回落。
11月CPI同比增速回落幅度較大,與去年同期的基數相對較高有關,2021年11月CPI同比為2.3%,是2021年內最高值。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在11月份1.6%的C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3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9個百分點??鄢称泛湍茉磧r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漲幅與上月相同。
從結構來看,食品價格加速回落是CPI下降的主因。從環比看,鮮菜價格下降8.3%,降幅比上月擴大3.8個百分點,豬肉價格由漲轉降,下降0.7%。
分析指出,養殖戶壓欄惜售動機減弱帶動豬價回落,鮮菜供給持續恢復,11月以來遞延的生豬供給釋放,養殖戶壓欄惜售動機有所減弱。與此同時,中央儲備豬肉投放工作繼續開展,生豬供給持續增加,豬肉價格由漲轉降。
蔬菜方面,因天氣條件較好供應充足,蔬菜上市量快速增加,鮮菜CPI環比跌幅繼續擴大,共同保障食品CPI通脹壓力可控。
非食品CPI同比持平于低位,申萬證券指出,OPEC+減產觸發國際油價一度上漲,傳導至交通工具用燃料CPI小幅環漲,但其他工業制成品CPI同比卻繼續回落0.1個百分點至0.6%,顯示煤炭保供增產穩定工業品價格、以及前期地產竣工持續走弱疊加散發疫情對消費需求的負面影響。
此外,散發疫情亦繼續壓制服務消費恢復,疊加租房需求仍弱,亦導致租賃房房租繼續弱于季節性漲幅,其他服務CPI仍較低。核心CPI同比持平于0.6%的低位水平。
申萬證券指出,食品供給相對穩定,可選商品、服務消費內需相對不足,CPI“大緩和”趨勢延續,雖然防控措施優化或推動明年消費需求逐步回升,但食品能源供給壓力緩和,CPI大緩和趨勢仍有望持續至明年全年。
PPI環比連續兩月為正 或處于企穩階段
11月份,受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等行業價格上漲影響,?PPI環比微漲,增速連續兩個月為正;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影響,同比繼續下降。
董莉娟表示,據測算,在11月份1.3%的PPI同比降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1.2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1個百分點。
光大證券表示,從11月PPI同比和環比的組合并結合2021年PPI同比的高點來看,目前PPI價格應處在改善企穩階段。
從結構來看,11月生產資料價格同比增速為-2.3%,增速連續12個月回落亦告一段落(前值為-2.5%);而生活資料價格同比增速為2%(前值為2.2%),增速稍有回落,整體仍可能處在2021年以來上升通道中。11月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價格環比增速則分別為0%和0.1%(前值分別為0.1%和0.5%),印證了目前PPI價格處在改善企穩階段。
申萬證券則表示,PPI明年上半年上行幅度相對溫和。10月以來OPEC+減產一度推動油價上行,按半個月傳導時滯,對11月石化產業鏈PPI形成傳導。電廠冬季儲煤需求提升,煤價10月有所上漲,但投資需求仍弱仍壓制鋼價,整體煤炭冶金產業鏈PPI環比回落。
溫和通脹為財政貨幣政策發力留出空間
展望未來,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王青表示,在豬肉價格見頂回落,以及短期內消費偏弱會繼續抑制核心CPI漲幅的前景下,12月CPI同比或將繼續保持在2.0%以內的溫和水平,四季度物價回穩已沒有懸念。
從累計看,前11個月,CPI累計同比漲幅為2.0%,PPI為4.6%。王青預計,2022年全年CPI同比將在2.0%左右,明顯低于3.0%的控制目標。綜合考慮整體經濟運行態勢及商品和服務市場供需平衡狀況,2023年在全球通脹降溫趨勢下,國內消費反彈帶來的潛在通脹風險也不大。這意味著年底前后貨幣、財政政策都具備在穩增長方向適度發力的空間。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表示,預計明年CPI同比繼續保持溫和走勢,國內需求恢復有個過程,需求追趕供給;生豬存欄略超過常年正常水平,按照10個月養殖周期粗算,明年2季度豬肉價格可能面臨一定回落壓力;蔬菜價格波動較大,但有望整體保持溫和上漲。
周茂華指出,美聯儲加息周期尾聲,為國內宏觀調控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國是全球少有維持正常政策的經濟體,國內政策空間盡管較前幾年有明顯收縮,但整體保持充足。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