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日報丨為什么今年的“冠軍基金”不吃香?
來源:華爾街見聞 ? 2022-12-07 18:57:56
【資料圖】
黃海管的3只基金遙遙領先,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的冠軍基金經理可能就是他了,而且不排除包攬前三名的可能。2021年,崔宸龍奪冠前管理規模只有7個億,奪冠后漲到了410億。即使是奪冠前的2021年3季度,管理規模也有233億。這么一對比,黃海這個今年的潛在“冠軍基金經理”多少就有點落寞了...我們從往年冠軍基金經理奪冠前后的管理規模變化來一探究竟。余廣是2012年的冠軍基金經理。當年,他管的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漲了31.7%,勇奪第一。并且在后續兩年表現也都不錯,每年都能跑贏同行8個點左右,同類排名也在前1/3附近。但他的管理規模上的也不明顯,奪冠前是27億,奪冠后是37億。真正的大爆發是在2015年牛市期間,管理規模上到了166億。原因嘛,一方面是業績好,基金規模被動增加;另一方面是發了2只新基金,接管了一只新基金,也貢獻了不少規模。任澤松是2013年的冠軍基金經理,重倉中小創,貼合了2013-2015年的市場風格。所以那幾年他同類排名都很靠前,2014年是同類第16名,2015年是同類第5名。奪冠時,他也沒享受多少規模爆炸,中郵戰略新興產業,規模只是從0.61億增加到3.81億。反倒是奪冠后規模大爆發,2014年一季度,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份額翻倍,規模增加到9.16億。之后,中小創牛市高歌猛進,這只基金規模也順利突破百億。再加上牛市中他頻發新基金,募了上百億,所以2015年底他規模頂峰時達到了299億。2014年最后2個月,金融地產突然爆發,重倉金融地產的王君正順利拿下當年的冠軍基金經理。但2015年行情主線再次切回到中小創上,王君正表現就沒那么好了,工銀金融地產只漲了21.69%,跑輸同行一半,同類排名也在后10%左右。規模上,在王君正奪冠后,工銀金融地產的規模也是快速飆升,從3.3億飆到了63億。而且他還在2015年上半年,借助牛市行情發了幾只大規模的基金,又募了200億左右。所以他是享受到了冠軍帶來的規模爆炸,最高管著233億的資金。易方達有2個ikun,一個是現在的張坤,另一個是就2015年的宋昆。他是2015年的冠軍基金經理,也重倉中小創,所以拿的劇本和任澤松差不多。奪冠基易方達新興成長在他奪冠前后規模增加也不明顯,從6.7億增加到了27億,而且主要還是2015年一季度增加的。但他借牛市行情成功發了2只新基金,也募了上百億,牛市高峰時管理規模一度超過300億,比任澤松還高。他的奪冠基東方紅睿華滬港深帶3年封閉期,直到2019年才開放申購贖回。所以,在2017年他奪冠時,這只基金根本就無法買入,份額保持不變。但因為凈值漲了67.9%,所以基金規模也是從64億增加到了108億。奪冠后的2017年底,他的管理規模是391億元,增長了228億元,增幅是140%。這里面,凈值增長帶來的規模被動增加和申購帶來的規模主動增加大概各占一半。2019年底,奪冠后,管理規模上升到了210億元,增長了155億元,增幅是280%。以2019年的冠軍基金廣發雙擎升級為例,2019年奪冠后,這只基金的規模是68.73億元,2020年一季度則翻了一番,達到143.82億。再加上劉格菘又趁勢發了幾只新基金,也帶來了幾百億的增量資金。所以,2022年2季度末,他是當時管理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管著822億的資金。崔宸龍說過了,管理規模一下子從7億增長到了410億。趙詣也差不多,奪冠前他的管理規模也是7億,奪冠后漲到了226億,2021年借助新能源的余威又增加到了422億。而且他們都沒有發新基金,崔宸龍接管了2只老基金,但規模都不大,9個億左右。也就是說,他們基金規模增長主要是基民買上來的,雙雙從7億增長到了400億+,是真正享受到了奪冠帶來規模大爆炸的基金經理。(1)過去10年的冠軍基金經理中,只有趙詣和崔宸龍享受到了奪冠帶來的規模大爆炸,管理規模從7億增加到400億+。劉格菘也算享受到了,奪冠前后基金規??焖僭鲩L,再加上新發基金,管理規模從50多億增加到了800多億。(2)宋昆、王君正、任澤松,他們老基金規模增長有限,主要是借助2015年牛市發新基金,募了上百億資金。業績好,2012年奪冠,2013、2014年表現也不差,同類排名前1/3左右。而且專一,2011年底以來,一直在管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任內基金漲了412.3%,同類排名前6%。這在過去10年的冠軍基金經理中是獨一份的存在,但恰恰是他沒享受到奪冠帶來的規模大爆炸,挺諷刺的...2010年以來,股票+混合基金規模有過2次爆發,一次是2015年牛市,一次是2019-2021年的結構性牛市。宋昆、王君正、任澤松規模的大爆發,很大程度上就是借助2015年的大牛市發新基金。趙詣、崔宸龍則是趕上了好時候,2020、2021年正是基金市場烈火烹油的時候,再加上他們業績好,規模輕輕松松就上了400億。劉格菘也吃了這輪基金牛市的紅利,2019、2020年規模持續膨脹,從50多億膨脹到了800多億。林鵬、余廣則沒趕上好時候,2012、2017年都是基金市場的小年,并沒有多少增量資金流入基金市場,所以他們規模并沒有增加的那么快。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至于黃海,以今年基金市場的冷清程度,懶貓覺得他這個規模增速其實還可以了~~當然,除了大環境的因素,重倉傳統行業可能也是黃海不吃香的一個原因。他之前重倉房地產,今年改成了煤炭,都是傳統行業,想象力一般,很難引起基民的共鳴。而且三季度,不少基金經理其實是減倉煤炭的,黃海自己也把一只消費股新買進了十大重倉股,大家對煤炭行情能走多遠其實并沒有那么樂觀。趙詣、崔宸龍重倉新能源則不同,在那兩年是星辰大海般的存在,且一再超出預期,屢創新高,想象力大,愿意參與的基民自然也多。本文作者:懶貓,來源:懶貓的豐收日,原文標題:《為什么今年的“冠軍基金”不吃香?》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
基金經理
基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