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实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動力電池的TOP3之爭愈發激烈了


(資料圖片)

作者 | 柴旭晨

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寧王”一家獨大,比亞迪穩居第二,似乎是個穩固不破的格局,但事實上,挑戰者的出現和前三的爭奪從未停止,且日益激烈。

自兩個月前中創新航登陸港股后,國內排名第七的蜂巢能源也要沖刺IPO了,它也是動力電池TOP3的“積極挑戰者”。

11 月 18 日,據上交所披露,蜂巢能源的科創板 IPO 已獲受理。招股書顯示,蜂巢能源計劃發行 25% 的股份擬募資 150 億元。

2018年分拆于長城汽車的蜂巢能源,處境類似于比亞迪的弗迪電池,很長一段時間都依托于長城的發展。

借著為長城汽車提供電池,蜂巢在電池圈中從籍籍無名的“十八線”選手迅速躋身前十,2021 年,蜂巢能源裝機量為 3.1GWh,增長率達到 417%。

資本也向其紛紛拋來橄欖枝,僅去年一年,蜂巢就斬獲3輪總計近200億元的投資,投資者中不乏碧桂園創投、小米、小鵬、IDG等知名機構和企業。其估值也從2020年首輪戰融后的82億元,飆升至此次IPO的 600 億元,翻了六倍有余。

雖然長城帶蜂巢入了圈,但同時也成為牽制其上限的天花板。2019-2021年,長城對蜂巢的關聯銷售分別占其營收的 99.4%、96.09%、82.73%,一直是蜂巢的第一大客戶。

可長城自身轉型速度不及預期,今年1-10月共賣出 10.2 萬臺電動車,不及廣汽埃安和長安甚至哪吒、小鵬等新勢力。母公司的存在,雖然能為蜂巢兜底,但想突破天花板,仍要靠自己去市場上拼殺。

不過,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技術,外加車企紛紛尋找二三供的外部環境,使其開拓客戶成效顯著。招股書顯示,其已與吉利、零跑、小鵬、東風、嵐圖、理想、光束、賽力斯、合眾、牛創等車企達成合作。

得益于此,今年上半年,蜂巢對長城的關聯交易占比已下降至 52.23%。非關聯交易銷售金額也從去年一季度的 0.06 億元,增長至今年二季度的 7.76 億元。

從長城漸漸“斷奶”的蜂巢能源,潛力越挖越深。據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透露,目前公司收到的2025年電池訂單已經接近400GWh。

因此,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蜂巢能源欲擴建產能實現規模躍遷,進而吸引更多外部客戶形成正循環。

此次 IPO 募資主要用途便是新建電池基地。截至目前,蜂巢能源已在國內常州、上饒、馬鞍山等十余地,以及德國薩爾州、勃蘭登堡州建廠,合計產能規劃達 375.9GWh。其中,僅常州、湖州、遂寧三地鋰電擴產項目總投資就達 367.51 億元,擬投入募資共 115 億元。

楊紅新提出,希望2025年蜂巢占全球動力電池市場 25% 的份額,屆時其全球產能要達 600GWh。

這意味著,與中創新航一樣,楊紅新已經將目標放到了行業TOP3,野心可謂不小,當然壓力同樣不小。

據動力電池產業聯盟數據,今年1-10月,蜂巢以5.05GWh的裝機量、2.25%的市占率排在國內第七。要知道期內“寧王”和“迪王”兩家就霸占了七成的份額,分別為47.6%、22.7%,而蜂巢切到的蛋糕甚至不如前者的零頭。

更令人擔憂的是,蜂巢能源的增速在放緩。前十個月,蜂巢裝機量同比增速59.4%,低于行業166.5%的整體增長水平;而去年年底還排在其身后的欣旺達、億緯鋰能,如今已經“插隊”來到了蜂巢了之前。

還有就是蜂巢至今仍未盈利的現實,2019 至今年上半年,累計虧損30.78億元。

因此如何將產能落地,是蜂巢能否比肩寧德時代、比亞迪,邁入TOP3電池豪門的關鍵,而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催化。本次IPO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即使上市成功也只是第一步。要進入TOP3,它首先要面對的是多個強勁對手對第三名的爭奪,其次才是接近或超越弗迪電池、寧德時代。

當前二線電池廠除蜂巢能源外基本都已上市,且都在快馬加鞭推進產能擴張搶占份額。中創新航、欣旺達等二線玩家,2025年的規劃也都飆到了500-600GWh,不輸蜂巢;另一邊,廣汽、小鵬、蔚來等車企避免被高價電池卡脖子,也都在自建產線制造電池。

而要進入前三,最起碼要達到10%以上份額,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不進則退。還未扎住根的蜂巢能源,離動力電池行業前三的夢想,還很遠。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 長城汽車 關聯交易